音頻學《論語·八佾篇第2章》孔子痛斥三桓祭祀時的違禮行為說明什么?
3·2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音xiàng)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三家:指魯國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以雍徹”,《雍》,是《詩經·周頌》中的一篇。“徹”,與撤銷的“撤”字同義。古時祭禮完畢撤去祭品時要奏樂唱詩,“以雍徹”,就是以唱《雍》這首詩撤去祭品。而《雍》是周天子舉行祭禮撤祭品時唱的詩。“相維辟公,天子穆穆”,這是《雍》詩中的兩句,大意是,諸侯助祭,天子端莊而美貌。“相”,指助,此處指助祭者。“維”,語助詞,無意義。“辟公”,這里指諸侯。“穆穆”,指莊嚴肅穆,端莊盛美之貌,這里形容天子的儀態。“堂”,指廟堂。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在祭祖完畢撤除祭品時,命樂工唱《雍》詩。孔子說:"《雍》詩唱的是諸侯助祭,天子端莊而美貌。這樣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廟堂里呢?"
本章記載,孟孫、叔孫、季孫三家,把周天子舉行祭禮撤祭品時唱的詩用在自家廟堂里,遭到孔子痛斥。三家之所以敢于如此違禮,正說明當時“禮壞樂崩”的亂象。孔子的批評則表明了他“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的鮮明態度。
附:
【原文】
3·2 三家①者以雍徹②。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③',奚取于三家之堂④?"
【注釋】
①三家:魯國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②以雍徹:《雍》,《詩經·周頌》的一篇。徹,同撤。古時祭禮完畢撤去祭品時要奏樂唱詩,《雍》是周天子舉行祭禮撤祭品時唱的詩。③相(音xiàng向)維辟公,天子穆穆:諸侯助祭,天子端莊而美貌。這是《雍》詩中的兩句。相,助,此處指助祭者。維,語助詞,無意義。辟公,指諸侯。穆穆,莊嚴肅穆,端莊盛美之貌,這里形容天子的儀態。④堂:廟堂。
【譯文】
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在祭祖完畢撤除祭品時,命樂工唱《雍》詩。孔子說:"《雍》詩唱的是諸侯助祭,天子端莊而美貌。這樣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廟堂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