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的高雅什物,幾乎被畫行推崇為一種“必須”之作了,仿若畫畫的人,不畫荷花便有缺憾一樣。其實“荷花”在國人的觀念里有著許多良好的寓意,比如純潔、堅貞、吉祥,出污濁而不染。今天就集結幾位畫壇大家的荷花作品,與朋友們共同見識見識不同時期的畫家,是如何勾勒荷花的。
圖一 王雪濤畫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名文長,號青藤老人,與解縉(音 同 進)、楊慎并稱“明朝三大才子”。徐渭主張作畫“不求形似求生韻”,他筆下的荷花,筆墨洇染似彩,神韻奇潤,顯得格外陽春白雪。他的畫品與他的人生狀態(據說他時有瘋癲)有不小的悖別。雖然他比梵高早了三百年多年,但若說他恰似中國的梵高,從畫道上論,足夠了;但從被環境接納的程度講,他比梵高幸福多了。
圖二 徐渭畫
圖三 徐渭畫
石濤(1642-約1707),俗姓朱,與朱元璋近親。別號大滌子、石濤、苦瓜和尚等,與弘仁、髡殘(髡 音同 昆)、八大山人合稱“清初四僧”,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頂流人物。石濤以“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山水畫著稱。寫意花鳥畫,估計只是他把玩筆墨的嬉戲而已吧。石濤的畫一邊汲取了包括徐渭在內的前人的技法,一邊又張揚自肆不唯前輩傳承從畫,有很多獨到的見解,所以他的畫論比他的畫對后世的影響更甚。
圖四
圖五
朱耷(耷音同 搭)(1626--約1705)朱元璋的后代若干世孫,號八大山人、雪個等。他是畫壇無與倫比的大寫意花鳥畫的高手,影響深遠,但他又是不得已從畫的心不在焉而成就畫壇美名的泰斗。明亡遺孤本志在政途,奈何造化非把他弄成了畫家。
朱耷最標志的作品是翻著白眼的魚和鳥,畫荷花或許是他潑墨抒懷的另一種方式。他的畫風中總是帶著倔強和憂郁之氣,有著借畫傾訴家國沒落的惆悵和不甘的情懷。
圖六 八大山人畫
圖七 八大山人畫
張大千(1899-1983),原名正權后改名爰(音 同 元)。中國近現代畫家。他是臨摹古代名畫最多且最能以假亂真的畫家。畫行中他涉獵及其廣泛,山水人物花鳥都畫,工筆寫意都能,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張大千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張大千所畫的荷花,無論工筆、沒骨、寫意、設色、水墨,都很典范,極具文人畫的妝容。
圖八
圖九
齊白石(1864-1957),名璜,字萍生,號白石,是中國畫的標桿性畫家,他是把傳統文人畫進階為世界級審美的第一人。他的成名得益于吳昌碩的提攜,他的弟子幾乎都是國畫的名家。他畫的荷花純拙可愛,素趣雅懷,畫壇內外,行家素人都能欣賞。
圖十 齊白石畫局部
圖十一 齊白石畫
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倉石等,別號老倉、老缶、苦鐵等。他是“清末海派四杰”之一。齊白石、潘天壽、王個簃、王一亭等都得其提攜過。他畫荷花筆墨厚潤,用墨水汽兒比較大,畫面整體效果圓放,與他別的花卉作品比,仿佛缺少了烈辣疾澀的質感,這也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吳昌碩的畫風中,還有少些金石感的樣子。
圖十二 吳昌碩畫
圖十三 吳昌碩畫
潘天壽(1897-1971),字大頤,阿壽、壽者。現代畫家,少時其字不堪入父眼,成名后書法題款倒成就了其別具一格的畫面標志。荷花是潘天壽常畫的得心應手的題材。他的畫風絕澀,從無獻媚之感,有些花鳥作品得現八大山人的風貌,他是恪守國畫傳統章法繪出新時代形式美的傳承大師。
圖十四 局部
圖十五 潘天壽畫
趙少昂(1905-1998),現代著名畫家,把花鳥畫之美,呈現到極致的人物。趙少昂的荷花,呈現的是葉片盛枯交接的狀態,荷葉的顏色有從盛綠到枯黃的漸變涂染。這些顏色之間的轉換,恰似對時光進程的描繪。假如前面呈現的名家作品,都會有某些讀者看不懂的話,趙少昂的作品,絕對是大家都能看懂且稱快的作品。
圖十六
圖十七 趙少昂畫
圖十八 張大千畫
圖十九 石濤畫
圖二十 徐渭畫
圖二十一 王雪濤畫
圖二十二 八大山人畫
圖二十三 八大山人畫
圖二十四 吳昌碩畫
注:圖一和圖二十一,為王雪濤畫的荷花,本文并沒有介紹他,因為我于2022-2-19專門介紹過《王雪濤筆下的荷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尋閱讀。
本文圖片源于網絡侵刪,網絡圖片僅作欣賞,請不要以此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
2023-10-11
關注本公眾號的方式如下——
??本公眾號二維碼如上圖 —— 按住二維碼兩秒鐘,然后點擊 “掃一掃” 進入 hhw美術王老師 公眾號 界面,點擊 綠色框里的“關注”二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