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父是近現代著名畫家,他生于廣東番禺。高劍父少年時失去雙親家道中落,早早地步入社會。高劍父十四歲那年命運迎來了轉機,他受到了廣東畫家居廉的賞識,跟居廉學習花鳥畫。而后高劍父又前往澳門和日本學習西洋繪畫技法。這一路行來,讓他博學大膽,敢于創新。到了高劍父46歲時,他創辦春睡畫院,培養美術人才。在高劍父的引領下,廣東地區逐漸形成了嶺南畫派。嶺南畫派成立之初,倡導美術教育,推廣中國畫的革新運動。由于高劍父的出現,時至今日嶺南畫派還在中國畫壇擁有重要的地位。
高劍父 花鳥通景屏
高劍父的技法很全面,山水、花鳥、人物、走獸都有涉獵。在各種題材中高劍父的花鳥畫很有特色,創作上高劍父擅于使用撞水、撞粉技法。撞水、撞粉是居廉、居巢二人首創,這兩種技法使用得當可以使畫面生動逼真充滿生命氣息,再輔以輕快多變的線條勾勒,取得典雅天然的妙趣。撞水、撞粉是指在畫畫時,趁著顏色沒有完全干的時候,點撞水或水溶性顏料以及礦紙質顏料,利用水與色、粉與色互相沖撞、交融而形成變化豐富的漬痕。高劍父繼承并且發揚了此種技法。在這幅《花鳥通景屏》中就有這樣的技法,畫中樹干斑駁的肌理效果就是通過撞水、撞粉形成的,給人以天然去雕飾的感覺。畫中禽鳥腹部也采用了撞粉的技法,看上去羽毛的蓬松感很逼真。
高劍父 花鳥通景屏 之一
條屏是中國畫的一種裝裱形式,多為偶數出現,比如四條屏、六條屏,最多可達十二條屏。通景也是國畫中常用的構圖方法,尺寸相同的畫面單獨看是一副獨立的作品,拼合在一起又能形成完整的構圖。這樣的作品常常用來裝飾寬大的空間,增加文人氣息。《花鳥通景屏》共計四幅,描繪了深秋季節,禽鳥掠過梧桐樹的畫面。梧桐素來有高潔的象征,元代文人倪瓚就十分喜歡梧桐,后人畫梧桐時也常常寓意風骨不俗、超凡脫俗。
高劍父 花鳥通景屏 之二
高劍父畫這樣一幅作品,顯示出他注重寫生的創作習慣。畫面構圖十分簡潔,沒有多余的背景,通過兼工帶寫的筆法畫出天然實景。在創作中構圖繁復相對來講比較好畫,構圖疏曠就要求有強大的掌控能力。有限的元素中展示藝術魅力,除了技巧還要有思想。高劍父的靈感來源于長年累月的積累,通過顏色的巧妙變幻達到藝術美感。
高劍父 花鳥通景屏 之三
近現代中國畫壇三足鼎立,分別是嶺南畫派、海派和京津畫派。高劍父作為嶺南畫派的開創者,還是中國畫革新的領導者,為國畫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欣賞完高劍父的這幅《花鳥通景屏》,足可以讓觀者對他肅然起敬。
高劍父 花鳥通景屏 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