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畫篇 很多藏家在欣賞中國畫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有些作品一看就感覺好,但不知道好在哪,更不知道有多好。 “品”是中國古人極為重視的文化觀。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品評在前人理論成果的基礎上,以謝赫六法論內容為基本準則和品評分級為旨歸,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承與發展,確立了以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為主的品評分級。 北宋名家黃休復將國畫分為逸、神、妙、能四格 “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由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爾?!?/p> “大凡畫藝,應物象形,其天機迥高,思與神合,創意立體,妙合化權,非謂開廚已走,撥壁而飛,故目之曰神格爾?!?/p> “畫之于人,各有本性,筆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于解牛,類運斤于斫鼻,自心付手,曲盡玄微,故目之曰妙格爾?!?/p> “畫有性周動植,學侔天功,乃至結岳融川,潛鱗翔羽,形象生動者,故目之曰能格爾。” 宋 李成·寒鴉圖 簡單來說,一見即佳,漸看漸倦,此能品也;一見平平,漸看漸佳,此妙品也;初若艱澀格格不入,久而漸領,愈久而愈愛,此神品、逸品也。 元代大家夏文彥曰 :“氣韻生動,出于天成,人莫窺其巧者謂之神品;筆墨超絕,傳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謂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規矩者謂之能品?!毕奈膹ι?、妙、能三品進行了簡要的闡釋。氣韻生動而自然天成的為神品;筆墨超絕形象賦彩得宜而有思想意趣的為妙品;能做到形似而不失規矩的為能品。 明 唐寅·高士圖 清代松年在《頤園論畫》中寫道:“畫工筆墨專工精細,處處到家,此謂之能品。畫史心運巧思,纖細精到,栩栩欲活,此謂之神品。以上兩等,良工皆能擅長,惟文人墨士所畫一種,似到家似不到家,似能畫似不能畫之間,一片書卷名貴,或有仙風道骨,此謂之逸品。此等必須由博返約,由巧返拙,展卷一觀,令人耐看毫無些許煙火暴烈之氣?!?/p> 清 松年·山水 松年認為筆墨精細,面面俱到的為能品。構思獨特、纖細精到、栩栩如生的為神品。這兩種品第,技法比較好的畫工都能做到,只有文人墨士的似與不似之間,給人仙風道骨之感的為逸品。真正的逸品是由繁到簡,由巧到拙,無人間煙火氣的佳妙之作。 要想成為有名的畫家,應以堅實的造型能力為根本,心中的凜然正氣,由體式繁密,筆墨、色彩的妍潤濃厚和嫻熟的表現力,漸漸向體式簡約過渡,等到掌控自如之時,線條、筆墨虛處也耐人尋味,方自成一家。松年認為學習繪畫如果不是廣博閱覽無數能品、神品之作,融匯薈萃前人寶貴經驗,為己所用,是不可能做到自成一家的。松年在文論中多次強調深厚的文化修養對于畫之六法、畫之品格的重要性。 齊白石·草蟲 關于繪畫品級,近現代著名畫家、收藏家王季遷也贊成四品之說。他認為“氣”“韻”是重點。他說過“倪瓚的山水畫可以說是無動態,或只有極少動態。倪瓚總是畫那幾塊石頭和一些樹,但是樹、石布置的方法卻令人感覺舒暢。也就是說,他的作品表現出自然的趣味,而不是人工造作出來的??偠灾?,表現出的是一種自然效果,并具有一種人的個性或姿態,因此人們看到他們的作品就感到舒服。”可歸為神品、甚至逸品。 元 倪瓚·江南春景 王季遷所崇尚的是進入自由之境,是自然而然地呈現,把個人的個性與姿態自然、自由地表達出來,那些技藝是輔助達到這種效果的。技藝不夠,表達不出來;技藝夠了,卻陷于技藝本身,跳脫不出來,都無法達到神逸之境,而陷于技藝本身,就是秒品、能品的標簽了。 結語 綜上所述,歷代名家基本上將中國繪畫藝術的品評大致歸位逸品、神品、妙品、能品四類。如能仔細甄別,可在品類繁多的中國畫市場中,有所得、有所獲。 想要弄清畫作的品級,需要廣大藏家不斷提高自身對書畫藝術的認知水平,了解美術史各個時期的書畫的發展脈絡,真正了解歷代畫家本身的風格特點。這樣才能與之產生共鳴,融入畫境之中。 除此之外,多與繪畫領域專家及專業藝術機構交流、學習,也是有效的途徑之一。這樣會讓您少走很多彎路。更快的成為懂畫、懂藝術的專業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