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行31天日記(敦煌兩日9月13—14日)
13日 陰 有小雨 3級左右陣風 溫度低約12—16攝氏度
9:25我們離開大柴旦鎮(zhèn),所住的“豫商大酒店”。今天的目的地是甘肅省酒泉市的敦煌。
天空中灑落著滴滴的細雨,車窗也鋪上了一層薄霧,大西北清晨的寒意,夾雜在細雨中,不禁讓人打了一個寒顫。我們繼續(xù)在G3011高速向北行駛, 仍然沿著柴達木盆地北部邊緣,以及祁連山谷,經(jīng)魚卡、蘇西克等地一路向北。
許是昨晚下了一場雪,出鎮(zhèn)上不遠,就看見遠處的山頂鋪滿了一層皚皚白雪,宛如新
娘頭上潔白的婚紗,飄逸自如,視若天仙。窗外的晨霧如輕紗般的籠罩著附近的山巒,起伏的山峰在輕柔曼舞的晨風中時隱時現(xiàn),猶如一群剛毅的舞者,舒展著潔白的飄帶,翩翩起舞一般。
新疆的蘭新高鐵,在此段與公路并肩齊行,這條與內(nèi)陸接通的西北大動脈,源源不斷地把內(nèi)陸的繁榮和文明,一車一車地輸送到遙遠的邊塞。邊疆也通過這條運輸動脈,將那里豐富的物產(chǎn)支援著內(nèi)陸飛速發(fā)展地經(jīng)濟建設(shè)。就如道路兩旁的輸電鐵塔,由一根根輸電線路所組成的輸電網(wǎng),不僅為大西北地區(qū)輸送著光明和溫暖,也在為邊疆的各族人民和偏遠鄉(xiāng)村,編結(jié)著奔向富裕和文明的巨網(wǎng)一樣,喜迎著更加幸福的明天。
這里依然是青藏高原,車依然是在柴達木盆地里急駛。過了魚卡沒多久,車就在黨河南山上憋足了勁,沿著盤山公路前行。從汽車油門的轟燃聲,坐在車里都能夠感覺到,山勢越來越陡、坡度也越來越大。同時,行駛途中不時遇到有較大的彎路,再加上雨霧天氣,視線也不理想,所以也給駕駛帶來了一些困難。
當爬上一段長長的坡后,看到路旁的標識為海拔3600公尺時,何書記邊開著車,邊告訴我們“過當金山埡口了”。這是我們現(xiàn)在一路走來,所遇到的最高海拔。還好,大家都沒有感覺到什么高山反應(yīng),時間已經(jīng)接近中午12點半了。
到來一個叫高泉的地方,從早上出來,一路跟隨我們的雨滴,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收住了腳步,但天空依然陰著臉,不愿露出笑容。放眼望去,曠野變得更加的開闊,嶙峋的峰巒也離我們更遠了。從導航的聲音里知道,現(xiàn)在又從青海省進入到了甘肅省,而且已經(jīng)是甘肅的酒泉地域了。雖說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在全國人民心中,是一個奔向外太空的發(fā)射基地,但這里環(huán)顧四野,讓人感覺依然是不毛之地,依然空曠廣袤,依然讓人感到干旱貧瘠。
這段路就是這樣,一會在青海省的地盤上行駛,一會又到了甘肅省的地界上穿行,兩省的地域就這樣犬牙交錯著。
過了一個叫做“當金山南”的服務(wù)區(qū)(還未建好),車就駛出了原來行駛的高速,進入到了一條新建成的公路。新鋪就的瀝青路面,新刷好的綠色防護欄,只是道路中的行車標識還沒有劃好,也不知道這條路的名稱。
原來一直行駛在柴達木盆地的邊緣,這時也好像到了盡頭。道路兩邊的山巒也合了過來。沒過多久我們的車又開始爬坡,崎嶇盤旋的山路,又在滾滾的車輪下蜿蜒而行。路上的車也漸漸的多了起來,剛才還是緩緩的山坡,隨之也變成了峻拔陡峭的高山,唯獨天還是陰沉沉的,沒有一點要晴起來的跡象。
歷時約近兩個小時,車才翻完這座山。這里看來又是進入一個盆地,這時到了一個叫做“長草溝”的檢查站,我才知道我們又進入到了甘肅省。望著眼前浩莽的荒原,望著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我不知道這里還是不是應(yīng)該屬于柴達木盆地?
后來回到家中,寫這篇日記的時候,才在中國地圖上才查到,這里應(yīng)該是屬于黨河流域,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交匯的地區(qū),這片戈壁應(yīng)該屬于新疆庫魯克塔格沙漠最南邊的邊緣地帶。
沒多久車就到了一個叫“阿克塞南收費站”的地方,我們又進入了G3011高速,沿著這里往瓜州方向前行。據(jù)導航報告,到達今天的目的地敦煌還有九十公里。
站在這服務(wù)區(qū)內(nèi),望著眼前牌匾上唐代王翰的這首《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抒發(fā),在那西域古戰(zhàn)場地廝殺聲里,你能在這里讀懂,詩人對人生的感嘆,對生命的達觀,對戰(zhàn)爭的憤懣和厭惡。
這段高速公路明顯是一條新修的,綠色的護欄綠茵茵的,就像剛刷過一樣,讓人看上去非常光亮耀眼,新鋪的瀝青路面,在眼前泛著黑黝黝的光澤,路上車也不多,讓剛才還是在翻山越嶺的心情豁然開朗。
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高原風光,遠在天邊的祁連山脈,與這片高原一起落在地平線上,好像天有多遠,這山就有多遠,這無際的高原也就會有多遠一樣。而正前方所望到的,還是空曠廣袤,還是荒蕪貧瘠,還是大漠孤煙,還是人跡罕至的曠野。
一個叫“陽關(guān)”的服務(wù)區(qū),從我們車窗外一閃而過,瞬間王維的那首“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詩句,會在這一刻,不由自主地浮現(xiàn)在眼前,讓人想起這是傷別,是離恨,是纏綿,還是對家鄉(xiāng)綠柳如茵、春雨綿綿的懷念?都在這“無故人”的詠嘆之中了!
我不知道,這里的“陽關(guān)”,是不是唐代王維眼里的那個“陽關(guān)”?今天的陽關(guān),已經(jīng)不再會有“無故人”的凄楚,道路上車水馬龍的繁忙,敦煌月牙泉邊熙來人往的熱鬧,都會一掃昨日的陰霾,給你一片燦爛的陽光,我心里這樣想。
到達敦煌收費站,已經(jīng)是下午14點鐘了。雖然今天的行程只有近四百公里,算不上這幾天最多的行程,但依然走了五個小時左右。出了這個收費站,從導航得知我們在網(wǎng)上預訂的那家民宿,離這里還有十幾公里的路程,已經(jīng)不遠了。
出了收費站不遠,一排排掛滿沉甸甸葡萄的木架,沿著道路兩旁向四周鋪展開來,紫紅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似的,掛在這沿著公路望不到頭的道路兩旁,若你信步走進葡萄園,你一定會覺得自己走進了,瑪瑙和珍珠綴成的世界,一定會忘記剛才還是荒蕪貧瘠的大漠。
這時已經(jīng)是15點過了。在去預定民宿路旁的一家回民餐館,我們才解決今天的“午飯”。老板告訴我們,預定的民宿離這里很近,我們也沒有太著急,慢慢地吃罷這頓遲到的午飯,才開車到了離這不到100公尺,我們預定的那家民宿。
這家民宿門前,一副對聯(lián)寫得非常得體“迎八面春風入院 接四方賓客回家”,橫批是“賓至如歸”。看到這副對聯(lián),我就在想:這一定是一家有著文化底蘊的老板,才能書寫出如此貼心的話語,讓人感到回家的味道。
果然,入到院內(nèi),古樸的書畫掛在墻上,各種奇石根雕布滿廳內(nèi),就連他們的窗欞客房都與眾不同,整個院子布置得井井有條,再加之游客不多,這個民宿就更加地顯得幽靜舒適。
在登記時更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這家老板竟與我們是同鄉(xiāng),都是四川德陽人。一下子那句“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詩句,又浮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這不,在陽關(guān)之外,竟住進了“老鄉(xiāng)”的客棧,看來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陽關(guān)城外多故人”了。
住進這家老鄉(xiāng)開的民宿后,已經(jīng)是下午16點多了。何書記提議,我們在此休整一下,把原來預定的一天,改成了在此住兩天的想法。
于是我們按兩天住宿安頓好后,我與何書記決定還是現(xiàn)在去月牙泉景區(qū)看看,明天從莫高窟回來后,在根據(jù)情況是否還要進去。本林由于來過不想進去,想休息一下,只是在附近鎮(zhèn)上轉(zhuǎn)一轉(zhuǎn)。
月牙泉鳴沙山景區(qū),位于敦煌市城南五公里外的敦煌鎮(zhèn)境內(nèi),是敦煌八景之一,也是國家5A級的著名風景名勝地。古稱“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故秀。”于是迎來四方游人,八方來客,中外游人絡(luò)繹不絕。在我拍攝時,據(jù)一位景區(qū)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游客多的時候可達五萬人之眾。就是今天由于疫情的影響,依然有游客近萬人之多。
月 牙 泉 大 門 外 的 民 俗 博 物 館
一洼如彎月的池水,一邊似風鳴的沙山,寺院立于月前,蘆葦蕩于沙灘,一高一低、一靜一動,獨據(jù)雙景,蔚為壯觀,駐足環(huán)顧,禪意頓生。
這月牙泉自古流傳:月牙之形千古不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掩于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月牙泉位于鳴沙山下,沙丘懷抱之中,而終未被砂礫所掩埋。則在于鳴沙山之奇,因地勢的關(guān)系,刮風的時候砂礫不往山下走,而是向山上流動。于是月牙泉就不會被掩埋,也便有了“風吹沙鳴”的鳴沙山。
爬上鳴沙山,俯憾月牙泉,觀大漠日落,嘆蒼穹塞外,何不感慨萬千?
雖然,今天天空陰,而且還夾著點點滴滴的細雨,游客依然興致勃勃的聚在泉邊,更有眾多的游客冒著雨,在沙山上等待月牙泉亮燈的那一刻的到來。我和何書記就是其中的一位,也坐在沙山上靜靜地待著,晚上八點景區(qū)內(nèi)華燈初上的時刻。
直到晚上八點半左右,我和何書記才離開景區(qū),回到民宿。吃了自帶的泡面,算是今天的晚餐。就這樣結(jié)束了今天的行程,明天去莫高窟。
14日 陰多云 有陣風 輕微的霾 溫度適中(15度左右)
可能是由于昨天較累,大家早上都起得較晚,我們在附近一家快餐店吃了早飯后,已經(jīng)是九點半左右。我和何書記驅(qū)車前往莫高窟景區(qū),本林以前來過,他就在鎮(zhèn)上和博物館轉(zhuǎn)轉(zhuǎn)。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十點過一點,我和何書記到達莫高窟景區(qū)大門,這里離景區(qū)石窟大約還有十余公里的路程,需要乘坐景區(qū)內(nèi)的交通車抵達。
入口處的建筑與石窟頗為一致,沙土顏色的巨型大廳,獨具匠心的建筑造型,粗狂豪放,不拘一格,并有著濃郁西域特色的建筑風格,以及與石窟渾然一體的建筑理念,讓人第一眼就能感覺到,你踏進了風煙迷離的征程,走進了它的時代。
購票、疫情有關(guān)的各項檢查完畢后,排隊進入大廳。在這里將有一場視覺的盛宴,游客坐在大型環(huán)繞立體聲的演播廳內(nèi),觀看一場有關(guān)“莫高窟的故事”的紀實影片。
在這個巨型大廳內(nèi),分為兩個廳播放。第一個廳主要播放,佛窟修建的歷史背景,佛窯修建的艱苦歲月,以及歷經(jīng)三千年來它的興衰歷程。第二個廳主要播放目前佛窟里的建筑情況,以及壁畫、泥塑和石刻等藝術(shù)珍品的集中展現(xiàn)。
熒屏中那烽煙滾滾,鐵馬嘶鳴,駝鈴聲聲震蒼穹,旌旗獵獵護邊關(guān),旌旗蔽日的一幅幅畫面。瞬間就把所有人的視線帶入到西域那個烽火年代,把人們的思想帶進到了,前秦宣昭帝苻堅年代,樂尊大師風程仆仆路經(jīng)此地,忽見前方金光閃爍,如萬佛齊現(xiàn)。于是大師決定留下,在此開鑿了這里第一個洞窯。此后發(fā)良禪師等又接著在此建洞修禪,并稱其為“漠高窟”。有說:佛家有言,修建佛窟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這個名字“莫高窟”。
在這兩個大廳內(nèi)屏幕上,那烽煙滾滾的歷史演繹過程中,在立體聲環(huán)繞的實拍場景中,讓每一位在座的游客,都置身于西域蠻荒的大地上,如身臨其境一般。又通過實錄的影像介紹,一尊尊色彩鮮艷、栩栩如生的彩塑,在立體聲環(huán)繞播放的大廳內(nèi)展現(xiàn)給了在座的每一位游客。這是一幕幕歷史的還原,也是一幕幕中華燦爛文明的寫照,更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集中體現(xiàn)。
三 層 樓
目前莫高窟內(nèi),現(xiàn)存有洞窯735個,壁畫4.5萬平米,泥彩塑2415尊,是目前世界上,現(xiàn)存石窟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內(nèi)容最為豐富的佛教藝術(shù)圣地,其規(guī)模居于我國四大石窟之首。
觀賞完影視播放后,已經(jīng)是中午11點半左右,游客們乘坐景區(qū)的大巴離開演播大廳,再經(jīng)過約十幾分鐘的路程,到達莫高窟的停車場。然后由導游帶領(lǐng)著參觀。
參觀也不是所有的佛窯都能進去的,能夠參觀那些佛窯,完全由導游來決定。確定參觀的地方,由導游帶領(lǐng)開門進入,同時出于對文物保護的要求,參觀時不允許拍照,但我斗膽還是用手機偷偷地拍攝了幾張。在被導游發(fā)現(xiàn)后,導游嚴肅地告誡并制止后,我立即停止了拍攝。于是只留下這兩張不太清楚的照片,作為對佛窯珍品展現(xiàn)給大家。除此之外,也就不能把其余精美絕倫的泥塑雕像,以及色彩斑斕、構(gòu)圖新穎的壁畫作品,以影像資料的形式奉獻給各位朋友。在此只能簡單的介紹這些,作為沒有來過這里朋友們的一個指南吧。
......
虔 誠 的 老 阿 媽
這樣一個經(jīng)歷代高僧和信眾修繕和擴建的佛窯,在清代后不幸被毀于一旦,特別是自藏經(jīng)洞被發(fā)現(xiàn)后,洞內(nèi)的大量文獻被列強盜運和掠奪,損失極為嚴重,再加之庸道王園隸的貪圖小利,數(shù)以萬計的經(jīng)文和無與倫比的壁畫泥塑,被明目張膽地盜運出境,成為他國的展品,甚至毀壞和遺失。這不僅是佛教界的巨大損失,更是列強對中國文化的一次無恥地掠奪。
此道觀就是用出售藏經(jīng)洞文物修建
九 層 樓
離開“九層樓廣場”后,已經(jīng)是下午14:30分左右,我和何書記在景區(qū)內(nèi)的一個小店里,一人要了一盒“西北米粉”,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品嘗西北小吃的味道。不能說好吃,也不能說難吃,只是覺得這個西北的小吃味道怪怪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不知為什么,他們在米粉里還要放上芥末,這個吃起來讓人感到不適的佐料?更不要說它與四川各地的名小吃相比較,就無法用言語來說明白的了。
吃完這頓“西北木粉”,看到這里有一個郵局的郵品代賣點,詢問是否有“莫高窟”實際封后,一位態(tài)度極好的小妹妹說“有”。于是在此為朋友購買了,“莫高窟”一組三個的實際封,并在此蓋好郵戳,當即給他寄出留念。
回到莫高窟景區(qū)入口處,已經(jīng)是下午15:20多了。我和何書記開車按照本林發(fā)給我們的定位,在敦煌博物館門口接到他后,一起回到所住的民宿。
月牙泉的門票三天有效,我們今天還可以憑昨天的門票進入。于是我和何書記在所住的民宿,稍作休息后,約在下午17點多,再次跨進了月牙泉景區(qū)的大門,看看今天陰層層的天氣能否有所轉(zhuǎn)機,更期待今天能有些收獲。
我和何書記都沒有再爬,昨天欣賞月牙泉開燈時的沙山,而是兩人分別爬上了進大門沒多遠,分列左右的兩座沙山。
我去的這座沙山不高,面對西方,大門在我的右手邊。沙山上已經(jīng)有了一些游客,穿著唐代不同顏色衣裙的美女們,在這座沙丘上擺拍著各種姿勢的造型,忘情地拍照留影。有用手機拍照的、也有用數(shù)碼相機拍攝的,還有用飛機在航拍的。這里有持劍獨行的“女俠”、也有背壺攜漿的“侍女”、還有那欲欲若飛、直向天宮的“天仙”...,這些裝束的帥男俊女們,給這個廣袤浩瀚的曠野,增添了一道多情靚麗的風景線。
總之,大漠風煙的沙海,為她們提供了一處,能夠表現(xiàn)自我魅力的舞臺。沒有人會因為她的動作庸俗而嗤之以鼻,也不會因為誰穿的服飾過于暴露而讓人不堪,更不會有人因為膽怯而扭扭捏捏。今天這里就是屬于她們的舞臺,人們不分老幼、不分俊丑,只要能夠充分地表現(xiàn)出自我,使得自己心中的美,盡可能的得到發(fā)揮,這就足夠了!
今天一天雖說沒下雨,但是從早上到現(xiàn)在,天空依然濃云密布,看不出一點有要放晴的樣子。雖說三腳架我已經(jīng)支好,相機也放在上邊,處于拍攝待機的狀態(tài),但眼前的濃云,似乎沒有一點想要散去的意思,依然在人們的頭頂上空游蕩。
已經(jīng)是旁晚18點半多了,天空還是與我們進來時一樣,一朵朵烏云,像商量好了似的,在鳴沙山的上空徘徊,不愿離開這里。似乎今天也沒有什么希望,收拾東西準備下山的念頭,已經(jīng)在我的腦海里多次萌現(xiàn)。
剛過了19點,北邊的濃云好像被一陣風吹過,天空中顯露出一條藍天白云的天際,正在一點點地擴大,烏云就如在浩宇的天空中,像一塊塊待收割的麥田,正被收割機一片片的收割干凈,讓黃橙橙的麥浪,變成黑油油的土地一樣,天空中的烏云也正在一片片地被風吹向西北方向,晴空越來越大,藍天越來越藍。人群也開始騷動,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西方,期待今天晚霞地到來。
左面沙山的山頂,西墜的落日就映在上邊,那片云層也微微地泛出淡淡的黃色,順著山脊向南鋪展開來。
沒多一會,那片泛黃的云層越來越艷,從微微泛黃到橙光四射,從橙黃再到橘紅,再從橘紅變成紅色。雖說由于景區(qū)內(nèi)的樹叢遮擋,難以看到前方地平線上,霞光萬道的晚霞,是如何渲染著這片大漠沙洲的夜晚?但沙山上游客們的驚呼聲,按動快門地“咔嚓”聲,以及對著這片晚霞留下倩影人們的感嘆聲,你都不會忘記,今天這苦等而來,如夢幻般燦爛的晚霞,留在每一位游客心中的記憶。
謝謝你,敦煌如此美麗的晚霞!
回到所住的民宿已經(jīng)是晚上21點多了,我和何書記才匆匆地吃了點泡面,算是今天的晚餐。洗完澡就抓緊時間休息了,明天我們就要穿過河西走廊,步入北疆的大地,開始這次真正的“新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