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是每個家長的共同愿望。可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何有效的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
1
鎖定近期一個行為目標
比如孩子有作業寫的慢,不好好吃飯,愛哭愛鬧,大人跟他講話聽不進去等這些壞習慣。那建立良好行為習慣第一步,就需要全體大人一致認可,鎖定近期一個行為目標。
為什么只鎖定一個行為呢?俗話說貪多嚼不爛,如果你想一下子改掉孩子的好幾個行為,最終的結果反而是哪方面都無法進步,這個時候就需要個個擊破。如果家長認為當務之急是完成作業,那就鎖定這一個目標,即按時完成作業。
所謂鎖定一個目標,意思就是除了這個目標外,其他的行為,除非有很大的危險,否則就睜一只眼閉一直眼。不要時時刻刻去責備,去提醒孩子,在這段時間家長是要改善寫作業慢的問題,那孩子不好好吃飯,愛哭愛鬧等這些行為,暫時不予理睬。
必要的時候,你稍微給一點點催促,或者是提醒就可以了,但不要苛求的去責備。所有與孩子相處的大人,采取統一的管理方式,才能最有效的幫助孩子。
2
評估孩子當前的實際水平
比如說之前設立的目標按時完成作業,孩子的同學都在晚上8點左右完成作業,家長認為孩子只要不拖沓,認真寫作業,無論如何,在9點前就應該能完成,但實際上幾乎每天孩子都磨磨蹭蹭,一直要到10點才完成作業。
所以孩子的真實水平是幾點呢?是參考同學們的8點,還是家長心目中認為的9點,又或者是實實在在的10點,這么分析下來,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應該是10點。
但家長在制定行為要求的時候,這一步就犯下了失誤因素,用同學的情況,或者自己認為的情況做為標桿了。
3
設定合適的目標
如果孩子現在每天作業都在10點左右完成,雖然你希望他能在9點前完成,甚至能夠和同學一樣在8點左右完成,但當下設置的目標,必須根據當前孩子的真實水平來:即10點這個時間稍微提高一點點,讓孩子稍微努力就能達到,那時間就應該設置為9點半左右。
如果孩子堅持了幾周,很難達到9點半這個時間,那個這個目標就超過了孩子墊墊腳就能達到的目標,那你的目標范圍就要放寬到9點45分了。
合適的目標就是只能將你的要求提高一點點,要求如果提高太多,孩子會達不到,因此會容易感到挫敗,沮喪,容易放棄。
積跬步以行千里,每一段時間只要求孩子進步一點點,但是保證能夠不斷的進步,最終還是能夠達到最終目標。
4
確定有利的獎賞
孩子完成了定好的目標時,給予孩子喜歡的,有益的獎賞。
這個獎賞必須是孩子想要的,才能激發孩子的動力去改善行為。比如對他說,如果按時完成作業,就有冰淇淋吃,前提是孩子是喜歡吃冰淇淋,如果實際上他不是那么喜歡吃,那就沒有動力好好表現。
除了獎勵吃的,玩的,家長的鼓勵、贊揚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長還需要更嚴格的控制物質獎勵,孩子喜歡吃的零食、喜歡玩的玩具、喜歡參與的外出活動、其實都應該列在獎賞里,孩子需要用良好的行為表現來換取。
做到這四步,基本上完成了建立良好行為習慣的系統方法。為了確保和督促孩子和家長能夠實行,可以嘗試建立行為合約。比如家長和孩子簽訂一份合約,如果孩子能在9點半之前寫完作業,就獎勵看半個小時的電視。
最好是白字黑字的寫出來貼在家里醒目的地方,不僅能激勵孩子,也可以督促家里的大人按合約行事。
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有意識地培養、訓練而成,而習慣一旦形成,就不易改變。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把握好國慶假期,好好的培養一下孩子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