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十七帖解讀(1-5)
一、《郗司馬帖》

釋文

  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以具,示復數字。[2]

大意

  十七日這天信已寫好了,本想請郗司馬帶去,還未啟程,當天就得到您的來信,甚感安慰。要說的的話已都寫在先前的信上了,這里只簡單寫幾個字作為答復。[3]

解讀

  郗司馬,王羲之妻郗璿幼弟郗曇(字重熙),《晉書》卷六七本傳載:“簡文帝為撫軍,引為司馬”,故有“郗司馬”之稱。郗曇之女道茂為王獻之前妻,后獻之與其離婚,娶新安公主[4]

賞析

變化從心

  
相比《十七帖》其他諸帖,如《省別帖》《諸從帖》等等,《郗司馬帖》首行即作變局,行軸線左旋右盤,如風吹楊柳。第二行和末行的行氣則平鋪直敘,但字本身的欹側變化仍與首行呼應。審視其點畫,俯仰自如,顧盼有姿,變化從心,神融筆暢。[6]
 

二、《逸民帖》

釋文

   吾前東粗足①作佳觀②。吾為逸民③之懷久矣,足下何以等④復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嘆,書何能悉。[4]

注解

  ①粗足:大致,粗略。南朝梁蕭統《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雖未為精核,亦粗足諷覽”。[5]佳觀:優美的景致。③逸民:古代稱節行超逸、避世隱居的人。④:一樣,同樣。[6]

大意

  我上次東行,略見當時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隱居當逸民的想法已經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樣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簡直像夢話一般!沒有機緣見面,甚為感嘆,書信中何能盡表我的心意。[7]

備注

  《逸民帖》文“吾前東粗足作佳觀”一句,應解讀成“我前段時間向東略行(至金庭),構筑置辦了一處可心的住所”為宜。關于家居住宅可參照清代道光嵊縣志》:“(王羲之)《宅圖帖》:'丘令送此宅圖,云可得四十畝,爾者為佳,可與水丘共行視,佳者,決便當取問其價。’此宅似即金庭,蓋在郡日遣人行視者。設在蕺山,則無須圖矣。”[8]

賞析

章草之韻

   《逸民帖》中的“東”、“久”字等,明顯保存章草書的筆法特征如捺腳、回鉤、轉折處的隸書筆意。《十七帖》為今草(小草)書,但當細細品味其作,感到一種清晰的章草余韻蕩漾在字里行間。《十七帖》的草書基本上字字獨立,大部分字的體勢趨于扁平,筆畫的橫平豎直基調貫穿在每一件作品之中。[9]
 

三、《龍保帖》

釋文

   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耳,至為簡隔也。[4]

大意

  龍保等幾個晚輩都平安,謝謝。很想見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4]

注解

  《龍保帖》中的“龍保”為王羲之的幼輩。“甚遲見卿舅可耳”的“遲”,《廣韻》解為“待也”。為期待、盼望之意。與王羲之《瞻近帖》里的“喜遲不可言”同意。“至為簡隔”意味疏遠間隔太久。[4]

賞析

章法

  《龍保帖》的“龍保”二字與《諸從帖》和《嚴君平帖》等帖相似,首字筆勢和字形均向右上傾側,而第二字則向右下,一上一下,偃仰欹正,變化豐富。傳王羲之《書論》中說:“夫書,不貴平正安穩。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欹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其理論于《龍保帖》可窺一斑。第一行首字與末字小,中間變大;而第二行恰好與之相反,上下兩端大,中間小。避讓開合,錯落有致,形成了奇特的章法。[5]

筆勢

  作品整體以圓勢為主,遒勁圓活。清人朱履貞說:“書貴圓活,圓活者,書之態度流麗也。”但間以方筆處理,例如“之”字,頓顯骨健氣清。[5]

帖文考證

  

考證一

  清包世臣《〈十七帖疏證〉》:“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耳,至為簡隔也。” [7]

考證二

  《全晉文》卷二十二:“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早至,為簡隔也。”[8]

考證三

  《右軍書記》著錄的帖文曰:“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早至,為簡隔也。”而《淳化閣帖》卷七所刻《龍保帖》帖文為:“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之。”二者比較,當以《右軍書記》著錄為準。但是,《淳化閣帖》收刻的《龍保帖》字數與敦煌本《龍保帖》同,略有不同的是,敦煌本第二行第一字“甚”字,在《淳化閣帖》中為第一行最末一字。估計宋人摹勒《閣帖》中的《龍保帖》時,其所據母本是已闕失“卿舅可早至,為簡隔也”十字者。屬于敦煌本《龍保帖》一類的臨本或摹本。[9]
 

四、《絲布帖》

釋文

  

  

素紗單衣

[3]

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4]

大意

  茲送上絲布做的單衣一件,聊表一點心意。[4]

備注

  “絲布單衣財一端”中的“財”指財物,多為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禮記·坊記》:先財而后禮。注:幣帛也。“端”是量詞,為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

  《絲布衣帖》文意略同《藥草帖》。《藥草帖》是王羲之征詢周撫是否需要藥草,若需就來信告知,當會寄去。《絲布衣帖》則是直接寄送上絲布單衣一件。可見朋友間除信件往來外,還互相寄送所需物品。[4]

賞析

  

  

《絲布衣帖》《行穰帖》《藥草帖》首行比較

[5]

《絲布衣帖》帖文不足兩行,像這樣文字簡短的信札,在《十七帖》叢帖中,有《藥草帖》和《嚴君平帖》;墨跡本中有《行穰帖》和《妹至帖》等帖與《絲布衣帖》接近。

  《絲布衣帖》首行首字至末字,字形由橫到縱、由小及大,用筆先轉后折,沉著痛快。這在寫作時與文意內容有關。“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恰好一句成一行,且此句為信札全部目的,因此作者無須過多構思詞句。因此心中所思,無所羈絆,用筆肯定,剛柔并濟。反觀《藥草帖》《行穰帖》等帖,文字內容多征詢話語,且須換行書寫,下筆自然會委婉,字勢相應變化增多。雖然《行穰帖》首行上半段同樣也由小及大,凸顯渾穆之氣,但心存“應決不”這樣的疑問,下半段的“九人還”也因此逐漸變小。[6]

文意詳考

  “單衣”,《資治通鑒》載,371年(咸安元年)冬十一月,桓溫廢廢帝為海西公,立簡文帝。時“(廢)帝著白巾合單衣,步下西堂,乘犢車出神虎門……迎會稽王于會稽邸,王于朝堂戀服,著平巾幘、單衣,東向流涕,拜受璽綬”。胡三省注:“單衣,江左諸人所以見尊者之服,所謂巾也。”而巾是江南人士交際時穿的盛服,僅次于朝服。“端”是量詞,為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左傳杜預注:“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集韻》曰:“布帛六丈口端”。說法不一。羲之所送的衣料為“絲布”,《鹽鐵論·散不足》謂:“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絲”。東晉是門閥政治時代,貴族衣絲當不受嚴格的年齡限制。但必須注意的是,服食的人,一旦藥性發,恒熱,冬月猶著單衣。亦由于發熱,皮膚毛孔膨脹,著粗服容易擦傷皮膚,為此,亦須質地細膩柔軟的衣料,而且尚寬衣緩帶。[7]

 

五、《積雪凝寒帖》

釋文

   計與足下別廿六年,于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省足下先后二書,但增嘆慨。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復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3]

大意

  算算日子,和您分別至今已廿六年了,雖時常有書信往來,卻難以舒解久別思念的情懷。讀您先后寄來的兩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嘆和感慨。最近積雪未消,天氣嚴寒,是五十年來所未曾見的景象。想您近況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間,或能再得到您的來信。方今歲月漫長,要從那里說起呢。[4]

解讀

  《積雪凝寒帖》寫于積雪凝寒的嚴冬,當時寒冷之狀,羲之五十年里未曾見過。根據文意知此信寫于王羲之五十七八歲許。收信人是一位闊別二十六年之久的老友,益州刺史周撫。二人雖時有書函往還,由于山河阻隔,書信聯系并不便當,故信中說:“希望明年夏秋之際,能夠再得到您的來信。”這樣的聯系,當然不解“闊懷”。“闊懷”即遠懷之意。[5]

賞析

方筆

  
  

《積雪凝寒帖》《喪亂帖》比較

[6]
《積雪凝寒帖》從拓本來看,多方筆,如“計、廿、頃、十所”諸字,而且方筆落筆處多處于字的左偏旁,如“頃、信、何”。這樣的用筆特征,在墨跡中可以得到驗證,如《喪亂帖》中的“頓、亂、臨”等字,《頻有哀禍帖》的“切”字等。“方筆特征”是王羲之書法雄強的一面,也是王羲之在行草書創作上廣納百川、博觀約取的一個結果。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說“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書論》中說“凡作一字,或類篆籀,或似鵠頭”,結合王羲之“又之洛下,見蔡邕三體石經》”的敘述,可以窺出王羲之取法的廣泛。從出土的秦系文字和楚系文字來看,秦隸多逆入平出,楚竹書則切筆外轉,則王羲之的方筆運用是在東漢隸書的基礎上,取法自古文(六國文字)——楚文字。
  清代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綴法第二十一”中敘及“圓筆用絞,方筆用翻。圓筆不絞則痿,方筆不翻則滯”。相比圓筆,方筆技巧更為復雜,或落鋒切翻、或揭腕搶入、或外逆翻回、或振筆快入,不一而足,這些特征在王羲之墨跡中都可尋見。“方筆是逆鋒過來以后增加一個向下切的動作,然后再鋪毫進入行筆階段”(胡抗美《〈十七帖〉之我見》),這個逆鋒包含著一個弧線的頂鋒動作。[7]

比較

  
  

《積雪凝寒帖》《旦夕帖》比較

[8]
《積雪凝寒帖》的“下問耳”如同《侍中帖》“侍中書”三字一樣,筆勢貫注而下,三個字作一個字來寫,形成字群字組效果。《積雪凝寒帖》整體風格與《十七帖》第二十二帖《諸從帖》類似,同為六行,行間節奏都較散淡,不緩不急。兩帖都以單字為主,只是最后兩行上部加快書寫速度,稍縱即收。《積雪凝寒帖》最后四字“如何可言”字形字勢與《旦夕帖》極為相似,均為由大及小。[9]

風神

  《積雪凝寒帖》用筆方圓兼備,方處鋒棱可截鐵,圓處婉轉若飄帶。但自然調和。明安世鳳《墨林快事》稱:“羲之《積雪凝寒》帖六十三字,表里瑩潤,骨肉和暢,有法有致,最為合作。”[10]

背景相關

  清包世臣在《十七帖疏證》考證《積雪凝寒帖》時認為王羲之由于受其伯父王敦器重,王敦的府僚周撫,也因此對王羲之特厚。324年(東晉太寧二年)周撫隨王敦叛亂。王敦敗,周撫逃入西陽蠻。324年10月免其罪,時王羲之為秘書郎,同在建康。后周撫為王導起用。“為江夏相,監沔北軍,鎮襄陽,歷守豫章,代毋丘奧監巴東軍,刺益州”。計王羲之與周撫自325年至349年分別二十六年(按:按包世臣所舉年代,僅為24年。祁小春糾正為351年,《邁世之風》484頁,臺灣石頭出版社,2007年版)。“'悠悠如何可言’,蓋指此。”[11]
  王羲之與周撫的交往,324年王羲之時為會稽王友,非“秘書郎”,周、王二人是否相見無確切依據。王羲之所任會稽王友之職在內宮,負責4歲司馬昱的教育引導和陪護。按包世臣所述,周撫是有罪方赦“自歸闕下”之人,此時與王羲之見面無可能,因此325年不是兩人闊別之始。330年周撫因失守襄陽免官后退居武昌,王羲之334年亦至武昌為庾亮參軍。周撫在公元330~336的五、六年間生活在武昌。“以周撫與王羲之的關系推斷,二人在武昌見面可能性相當大”。后王羲之于340年任江州刺史,不久賦閑居家,直到348年入朝為護軍將軍。而周撫則于346年前一段時間任豫章太守。江州、豫章即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南昌,兩地不僅相距不遠,而且都靠著潘陽湖,以水路為主要交通的古代,兩地往來非常方便。既然周撫與“右軍特厚”,兩人在這一段時間也會見面。
  根據上述分析來推論,王羲之與周撫闊別廿六年的起始時間為334年-346年至360~373年。[1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大型書法志書] 《王羲之志》附《王獻之志》3
王羲之草書《十七帖》釋文及今譯文
層云讀帖06:《王羲之十七帖》注譯(不斷更新)
(9)王羲之法帖03《絲布貼》釋文,明快暢達,風韻健爽。
王羲之 《絲布衣帖》
視頻 | 王羲之草書《十七帖》(絲布衣帖)講解示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信阳市| 阜南县| 浦北县| 沙洋县| 茌平县| 剑阁县| 修文县| 乐平市| 正蓝旗| 龙井市| 辽宁省| 花莲县| 澄城县| 禹城市| 东宁县| 乐安县| 桃江县| 阿拉善右旗| 兰考县| 土默特左旗| 望都县| 桓台县| 西贡区| 吉水县| 龙泉市| 仙桃市| 沙坪坝区| 玛多县| 梅河口市| 新沂市| 江油市| 金阳县| 迭部县| 文化| 黑山县| 吴川市| 惠州市| 安义县| 永新县|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