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白云蒼狗究可哀
唐代詩人杜甫曾經寫過一首題為《可嘆》的七言古詩。詩中這樣寫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變幻為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感嘆之意,溢于言表。
杜甫這首詩是為當時另一位詩人王季友寫的。王季友,自幼好學,家庭困難,作風正派??墒撬钠拮訁s嫌棄他,最后離開了他。和老婆離異總不是件光彩事,在不了解內情的情況下,很多人議論紛紛,詬罵丑化王季友。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確令人感慨。
杜甫的這首《可嘆》詩,用興比起句,意思是說天上的浮云分明像件清白干凈的衣服,一會兒卻變成一只灰毛狗的樣子了;從古到今都是這樣,人生道路上形形色色的事兒哪樣沒有呢!全詩針對那些議論而發,既不嘆王季友好夫沒好妻,也不嘆他好人沒好運,嘆的是這樣一個作風正派的人物,忽然被說成那樣的低劣。杜甫的這首詩,本來用白衣蒼狗來形容云彩形狀的變化,后人就引申借用"白云蒼狗"來慨嘆人事和世態的萬千變化、出人意料。
世事原本多滄桑,白云蒼狗究可哀。
不可隨便"敲竹杠"
關于俗語"敲竹杠"的由來,有幾種很有意思的說法。
一說是清代末年,市場上小額交易以銅錢為單位,店家接錢后便丟在用竹杠做成的錢筒內,晚上結賬時倒出來,謂之"盤錢"。當地的地痞流氓常去店鋪勒索錢財,不用開口,只是惡狠狠地敲拍竹錢筒,店主見之,便知來意,慌忙掏錢"孝敬"。另外,舊時有些黑心店主,見陌生顧客上門購貨,往往隨意提價。每當伙計在接待顧客時,店主以"敲竹杠"一下,示意提價一成。
而另外一種說法則與之相異。1839年林則徐奉道光皇帝之命,作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在他的要求下,各地水陸要塞均設卡檢查以防煙土流入境內。但一位水運客商將煙土藏于竹杠和船篙之中,欲蒙混過關,躲避檢查。一天,商船行至浙江紹興碼頭,檢查官上船檢查,未發現其中秘密。當時,該關卡的一名師爺吸著旱煙,走上船去,用煙竿敲得竹杠"咯咯"響,客商以為師爺看出了破綻,便慌忙掏出銀子,悄悄塞給師爺,請求高抬貴手,不要再"敲竹杠"。
如今,以某種借口勒索訛詐人家錢財,被人們謂之"敲竹杠",這大概是從第一種說法中得來的。"敲竹杠"者層出不窮,花樣百出,雖然不及敲詐勒索對社會的危害性大,但遠比敲詐勒索的滲透面要廣得多,也要"靈活"得多。被"敲竹杠"者往往是忍氣吞聲,默默忍受;或自認倒霉,息事寧人,實在可憐。
不過,若以第二種說法,在某些特定場合下,還真的有必要"敲竹杠",只不過這種"敲竹杠",應當是認真細致地檢查的意思。無論是海關緝私還是公安緝毒,無論是質檢人員檢疫還是偵察人員調查,都要認真細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何故要稱"東道主"
"東道主"一詞我們經常掛在嘴邊。朋友相聚,來了客人,主人常自稱是"東道主",客人說主人"你是東道主"等。人們經常使用,但許多人還不知道這個詞的來歷。
這個詞出于《左傳·僖公三十年》。春秋早期,晉國發生內訌,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難流亡各國。公元前637年,晉公子重耳途經鄭國受辱。后重耳當上晉
在鄭國朝野一片驚慌中,一位叫燭之武的大夫出來挽救鄭國,他獨自一人從鄭城東北角,縋城而下,到秦兵軍營。見到秦穆公后,他首先陳述,秦幫晉攻打鄭國對秦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接著又揭露了晉國幾代
秦穆公聞聽大喜,立即設宴款待燭之武,當即還與鄭國結了友好盟約,并派三員大將幫助鄭國守護鄭城北門。秦穆公連個招呼也沒向晉文公打就撤軍了。晉國也只好作罷,撤軍而去。這就是"東道主"的來歷。
如今,"東道主"一詞用得很廣泛。比如,運動會主辦國或者主辦城市,就稱為"東道主";舉辦各種會議,主辦方也被稱作"東道主"。
何人愿吃"閉門羹"
唐代馮贄在其所著的《云仙雜記》中,曾經引用了《常新錄》的一則故事,講的是宣城的一個姓史的妓女,選擇客人有自己的原則:遇到自己中意的客人,就很熱情地接待;如是遇到自己不中意的或者是下等客人時,就讓他們吃些羹,以表婉拒??腿艘姼葱念I神會而自動告退了。這就是"閉門羹"的由來。
中國人講究飲食,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所謂羹,原來用肉類作原料,后來也用蔬菜做,到后來對凡熬煮成有濃汁的食品皆以羹稱之,如雪耳羹、水蛇羹、燕窩羹等。不知道那位姓史的妓女用什么羹來打發客人,但以羹待客,總比直言相拒要婉轉客氣。
可惜的是,如今的拒客之道,一般是只有"閉門"而沒有"羹"了。比如,有時候去拜訪某些人,對方卻架子很大,輕易不肯出面。電話預約,明明在家里,卻說是出差了;明明閑著,偏要說很忙。有時候可能是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但給別人"閉門羹"多了,倒是影響了自己的形象。
拜訪別人吃"閉門羹",這倒沒什么,可有時候去政府機關辦事,遇到這種情況,事情就耽誤了。"領導不在家"、"正在開會"、"改天再來吧"等理由,總會讓人掃興。這樣的理由多半是推托之詞,目的就是讓來訪者回去。按照規定,正常上班期間,工作人員應當認真辦公,盡職盡責,不能缺位的。事實上,這些規定,雖然詳細具體,可操作性強,但真正落實的卻不多。
當然,對于有些"閉門羹",我們應當拍手稱快。官場上,送禮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人人心照不宣,人人難以擺脫這種"潛規則"。有些人為了牟取利益,跑官送禮;有些人諂媚上司,大肆賄賂。如果不給他們吃"閉門羹",豈不是亂了套?這種"閉門羹"實在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