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未央》熱播劇,不僅劇情環環扣人心弦,而且一群帥哥美女表演令各位看官大呼精彩。但電視劇必竟杜撰多,與史實相差太遠。其實看電視劇中的北魏那些皇帝和太子很風光,但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他們都沒有生母,這就是北魏王朝“子貴母死”的殘忍制度。由北魏開國皇帝拓跋圭所立,他借鑒漢朝那些后宮專制的亂象,為了防止后宮女人作亂,給北魏定了一條“死規矩”,如果皇子被立為太子,那太子生母必須被賜死。這條殘忍制度以至于北魏南遷洛陽后,皇帝的兒子越來越少,因為生兒生女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但立為皇太子的概率就更高了。有很多皇后、妃子想辦法不生孩子,有的甚至生下男孩后偷偷弄死,一條殘忍制度使后宮的女人變得殘忍無道。
但到了北魏宣武帝元恪(拓跋?。┊敾实蹠r,這條殘忍制度被廢除了。這可是北魏鮮卑族老祖宗傳下來的制度,并不是說廢就廢,里面有很多促成的條件。且讓看客給各位分析這條殘忍制度廢除之謎。
北魏孝文帝
條件一:信佛的皇帝很仁慈。要提到“子貴母死”制度被廢除,不得不提到北魏宣武帝元恪,因為任何制度修訂廢止只有皇帝才能決定,即使有人背后建議,也要靠皇帝“金嘴”說出來。元恪當皇帝也是出于偶然,因為元恪當時不是嫡長子,成為皇帝的概率幾乎為零。但元恪異母哥哥、太子元恂成全了元恪。史書記載元恂年僅十五歲因為策劃叛亂被元宏殺了。一個十多歲孩子怎么會有謀反之心呢?這與背后那幫想回鮮卑族的老臣支持有關,當時元恂受不了洛陽酷熱天氣,就帶人去了平城,后來元宏知道后就把元恂太子給廢了。那時元宏正主張漢化改革,當兒子不支持老子肯定要死。于是元恪就被孝文帝立為太子。元恪就這樣被砸中當了太子,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才叫“天上掉餡餅”。
北魏宣武帝與胡太后劇照
史書記載北魏宣武帝元恪這個人性格溫順,并不是那種殘暴的人,而且寬宏大量。最重要一點,元恪信佛,而且到了癡迷程度,甚至在宮中設立佛壇,大講佛事。佛家講慈悲,一個信佛的皇帝,不會如此殘忍。因此,這就給“子貴母死”的制度廢除奠定了一個客觀有利條件。
條件二:寵妃胡太后生子。各位看官會認為,元恪如此信佛仁慈,是不是“子貴母死”制度就應該廢除了。其實不然,這還需要一些外界條件。其中一個條件來源于一個女人,那就是胡太后。對于胡太后,大家也不陌生,史書對胡太后可謂用了大量筆墨去描述。但不得不承認胡太后是一個很厲害的女人。那時胡太后還不是皇后,僅是一個妃子而已。當時在后宮里很多女人都不敢生孩子,唯獨這個胡太后不怕死敢生,后宮的女人都認為胡太后這種找死的想法太不可理喻了。那時宮中要想找個皇帝兒子挺難,青一色公主。等到胡太后懷孕后,她的后宮“女人同事”們就勸她別要這個孩子,趁早吃點打胎藥抓緊打掉,否則性命難保。但胡太后卻說,“做皇上沒有兒子不行,將來誰繼承大業?”胡太后臨產時,還盼自己給皇上生個兒子。還別說,胡太后果真生下一個兒子,那時把宣武帝高興壞了,終于有人繼承自己大業了。因為那么多老婆除了沒生的,就是生女兒的,胡太后生下的兒子就是長子了。胡太后哪來這樣大的底氣?難道她不怕被賜死嗎?其實胡太后底氣來自于宣武帝元恪對她的寵愛,她也摸透了元恪的性格,所以胡太后敢生。
胡太后劇照
女人如果強大起來,世間無人能敵。那時胡太后生下兒子后還不是皇后,但胡太后會來事,她就經常在元恪面前“吹枕邊風”,但據史料記載,宣武帝元恪真就答應了胡太后的建議,不再施行“子貴母死”的制度,胡太后就保住了性命。當然具體說什么了,無外乎為了元恪兒子健康成長,深入漢化改革,佛家慈悲為懷等等之事。
條件三:朝中寵臣極力建議。當時如果只有胡太后的“枕邊風”還不足以讓宣武帝元恪廢除“子貴母死”的制度。元恪知道這可是老祖宗歷朝歷屆堅持的制度,如果單純聽女人話就廢除,還不能堅定元恪的決心。但胡太后也這知道憑自己婦人之力不可能把北魏這條嚴格制度廢除,于是胡太后就拉攏朝中大臣劉騰、于忠、崔光,這三人可不是簡單人物,都是宣武帝身邊的寵臣,有這三人在后面推波助瀾,把廢除“子貴母死”制度緣由講的頭頭是道,宣武帝不廢都不行了。于是胡太后不僅沒被賜死,而且在后宮還升了宮,成了貴嬪,就是僅次于皇后的位置,從此這個厲害的女人走上歷史舞臺。
一個女人受寵、一條制度被廢,從此北魏走向衰弱和滅亡。
此文為泥腿看客原創,歡迎分享轉載。
更多精彩歷史探秘,請關注企鵝號【泥腿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