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花朝節的第一波春花當屬禹王臺公園的八重櫻,鋪天蓋地的粉色讓路過的游人又驚又喜,只是嗅一嗅、照個相還不夠,大媽大姐們還要在樹下布成一個陣型,隨一曲鳳凰傳奇,咣咣咣地跳上一個下午才算過癮!
八重櫻并非櫻花樹里面的王者,敗落的時候不是一片一片,而是一朵一朵,由于花瓣太多太重,它們的姿態都是歪著脖子的下垂,更確切地說,那是金貴的嬌羞狀。整整一個冬天都光禿禿的櫻花樹,約好在同一時間怒放,同一時間凋零,冥冥中被自然神那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支配著。
穿過濃密的花林,迎面兩尊石獅子,看到了到了古吹臺的牌坊,此地少有行人,看似拙樸幽靜,背后的故事卻有聲有色。
春秋時期的大音樂家師曠,曾坐在這個臺子上吹奏,故得“吹臺”之名。傳說師曠是一位自殘盲人,因為覺得眼睛看到的東西使他無法專心地做一件事,所以用艾草熏瞎了自己的眼睛,創作出千古名曲《陽春》、《白雪》流傳后世。
戰國時期,魏國建都大梁,梁惠王再次修筑吹臺。到了漢代,漢景帝次子劉武被封為梁孝王后,建都大梁。他占據開封這個天下肥沃之地,便在城東南,包括吹臺在內建造了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梁園。
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杜甫、高適在吹臺相遇,慷慨懷古,飲酒賦詩,留下了《梁園吟》。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李白拜訪這里的時候,內心積郁,有懷才不遇的失落,看到荒廢的梁園,更生悲涼,所以詩句里憐憫多于贊頌。李白看到的梁園還是一座高臺,現在次仁君眼前的高臺卻不足10米!
黃河作為一道屏障,阻隔著北方各部的侵襲,又讓中原地區沃野千里,有吃不完的糧食,人口劇增;同時黃河夾雜著上游的泥沙,帶來巨大威脅,“治水”曾是開封內政第一要務,其方法不外乎增高沿岸河堤、疏浚。
老辦法終有不靈的時候,隨著河堤越筑越高,黃河在汛期幾乎是在開封頂上懸著的天河一般。到了明朝,屢次決堤。為震懾河靈,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3年),在臺上建碧霞元君祠。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為紀念大禹治水之功,遂在臺上建禹王廟,祭祀歷代治水名人,以配享大禹功德,從此這座古臺稱做禹王臺。
明朝崇禎年間,李自成率幾十萬起義軍包圍開封,久攻不克,到了秋季汛期,黃河水泛濫,倒灌入淮河,開封被大水淹沒,成為一片澤國。開封的苦難,崇禎皇帝難辭其咎,天災加速了明朝滅亡……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公元前,秦國統一六國時期,秦國戰將王賁堵截黃河大堤,引黃河水入鴻溝,淹沒了大梁城!
馬蹄南去人北望,心似黃河水茫茫。成也黃河,敗也黃河。黃河造就了大平原的富庶,也造就了開封城的悲壯!
深埋地下的老開封像一壇塵封的老酒,禹王臺好比啟封好酒的瓶蓋子,禹王臺豐富歷史人文背景伴隨了老開封的春夏秋冬,故事穿插2500多年。禹王臺現已被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辟為公園,增設了櫻花園、牡丹園、兒童樂園等景點,河南辛亥革命11烈士陵園也遷移到此。
開封,開國封疆!畢竟是天下的名城,黃河讓開封地位更顯赫,泥沙之下的老城故事厚重,禹王臺訴說著天與人的奮斗史,黃河左右著兩宋的命運!或許黃河的問題始終是華夏民族心里的一個結,所以之后的國防線不得不全力向北推進,來避免開封的戰事。到了明代,永樂皇帝巧妙地開設了兩京(北京、南京),由此開封(東京)脫離了天下戰事的焦點,老城的黃金時代告一段落!
我采集了關于禹王臺的旅游靈感,這里適合帶父母/一家人共同體驗。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推薦景點:天波楊府 開寶寺 城墻 龍亭
娛樂體驗:上河城
特色住宿:中州雅致酒店
尼瑪次仁 微信:onsen2011 微信公眾號:onsen2015 微博:@麗江尼瑪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