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瑤族生活在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這個古老的海洋游牧民族被喻為“海上的吉普賽人”,他們有發達的海上貿易和自給性漁業。以潛海捕魚為生,是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
巴瑤族人世代生活東南亞海域,很少會踏上土地,生老病死都在海上。他們沒有國籍,不受任何國家管理,也沒有任何約束。
巴瑤人每天很早就起床,開始一天的“航海”和捕魚。捕魚的巴瑤人每天在海里暢游。
潛水是每天必須,幼年時的巴瑤人就會故意戳穿耳鼓膜,以減少潛水時水壓帶來的痛苦。不過到了晚年聽力也會變得不好。
巴瑤族人住在架在水中的房屋,使用叫萊帕的水上交通工具,也有不少漁民常年在手工船上生活。
他們的食物以海鮮為主,很少吃蔬菜。切好的魚先放在盆里,用鹽腌制好,再放入鍋中。
巴瑤人用傳統方式煮魚,他們認為這樣煮出來的東西更好吃。一大鍋魚能吃一餐,海鮮對于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對巴瑤人而言,海洋里的水流、潮汐、珊瑚礁,甚至紅樹林都是有靈魂的。這種認知和敬畏使得他們保護而不是糟蹋大自然。
巴瑤族人個個都是自由潛泳的高手,能潛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深海魚,尋找珍珠和海參。巴瑤族的小孩每天臉上都掛著天真的笑容。
巴瑤族的活動范圍位于國家間的邊境地帶,過去幾十年里,在海上漂泊的巴瑤族人總和那些有著確定邊界的國家產生沖突。為避免爭端以及對海域資源的保護,一些周邊國家強制他們上岸定居,因此生活在海上的巴瑤族人越來越少,平靜的生活也就此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