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地處湖南、廣西、廣東三省區交界處,其古稱零陵,自古為交通要道、湘南名郡,是湖南省僅有的四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F在,永州為湖南省地級市,共轄2區9縣,這九個縣中有一個縣格外特殊,其名為單字且歷史上曾為州,它就是歷史上曾與永州并稱的“道州”,現在的道縣。
永州地形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其市境基本被山脈分割為南北兩部分,主要的平原也分為兩部,北部在零祁盆地,南部則在道江盆地,道縣就位于道江盆地,歷史上是永州南部的政治中心,曾是與永州并列的“道州”。
道縣,位于湖南省南部,處于湘粵桂交界處、湘水中游,其秦時設縣,三國置郡,唐初為州,是湖南省最早的縣之一,兩千多年來歷為縣、為郡、為州、為路、為府,有“襟帶兩廣,屏蔽三湘”之稱,是與永州、衡州、郴州并稱的“湘南四州”之一。
道縣縣域古為荊州南域,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就已設營浦縣,有兩千二百多年的建縣史。秦時,營浦縣屬長沙郡,西漢初屬零陵郡(郡治最早為今廣西全州,東漢時改為今永州),三國吳時于此置營陽郡,此為道縣為郡州之始。
南北朝時期,道縣建制及隸屬多變,屬隋后稱永陽縣,隸屬于零陵郡(永州),唐初永陽縣改稱營道縣并于此置營州,不久改稱南營州,貞觀年間(公元633年)始稱道州,自此與永州并置。自唐至明初,道縣先后為道州、道州路、道州府,這八百多年是道縣的輝煌時期,也是道州能與永州、郴州、衡州并稱之所在。
明洪武九年(1376年),道州府降為道州,省附郭營道縣入道州,隸屬于永州府。此時,道州盡管為永州所轄,但其所領轄地卻并未變化,領本轄及寧遠、江華、永明三縣,明末增領新田縣。清朝雍正年間所有散州均不再領縣后道州才無所領。民國初廢州改縣,道州改為道縣,縣名沿用至今。
如果喜歡,歡迎關注、點贊,欣賞更多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