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中的二十個主義和思想流派,知道一半以上算你牛!
1,悲觀主義
認為生活是不快樂的,而且也沒有最終的目標。寬泛地說,悲觀主義者是料想事情最終會最糟的人。康德(他根本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的追隨者,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是歷史上的悲觀主義者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2,存在主義
20世紀的一種哲學運動,在法德兩國通過海德格爾、薩特和其他一些哲學家的著作而展開。它的基本主題是人的自由和責任、既定規則的缺乏以及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行動負責。
3,法西斯主義
認為國家有權控制個人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原因在于國家是最重要的,個人只居次要地位(有時也稱極權主義)。
4,功利主義
—種道德哲學,主張我們的行動應該為了使最大多數人得到最大幸福。
5,功能主義
這種理論把精神事件等同于大腦中某些特定的過程,而且其他媒介(如計算機)中的類似過程也會產生類似的精神表現。
6,禁欲主義
一種嚴格自律和節制的哲學。主張盡可能地拒斥人世間的舒適、奢侈和快樂。
7,絕對主義(倫理學中的)
正確的道德標準只有一種,它適用于一切社會。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嚴格意義上不算。
8,快樂主義
一種關于好的生活的概念,它認為快樂就是最終的善。
9,類比主義
相似,比較。類比論證說,兩種事物在某些關鍵的方面相似,因此可能在其他方面也相似。
10,樂觀主義
認為人類的未來是樂觀的,可以把控的,通過人的努力,我們的理想和美好向往一定能夠實現。
11,懷疑主義
以芝諾為發端,以近代的笛卡爾為代表,認為一切都可懷疑,一切都要重新評估。沒有懷疑和批判,社會就不會進步。
12,倫理利己主義
人應該為自己的利益而行動。
13,倫理利他主義
人應該為他人的利益而行動。
14,心理利己主義
這種觀點認為,人總是為自己的私利而行動的,即使他們看起來像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行動,那也只是表面現象(比如當一個人向慈善團體捐款時,利己主義者會說,這個人只是為了使自己能夠體驗到一種正直的感覺)。堅持此觀點的人認為,凡人都是自私的,他做出的一切行為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
15,心理利他主義
這種觀點認為,人“天然地”就是為了他人的福祉而行動的。人生就是奉獻,只有服務于他人,我們才能幸福。
16,神秘主義
相信人可以通過一種非常特殊的直接體驗來把握某種根本性的宗教真理(上帝的存在、宇宙的統一性等),它與日常的理解有別,與理性也相抵觸。神學或中國的玄學,以及印度的靈修者,他們發展到最后都有可能走向神秘主義。
17,實證主義
這個詞以前被用作經驗論的同義詞。在最近一個時期,它被用來指由邏輯實證主義者提出的一種看法,即只有能夠得到經驗證實的句子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西方現代比較先進的哲學流派都帶有一定的實證主義印痕,比如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哲學思想。
18,相對主義
認為不同的社會在其基本的倫理價值上也是不同的。文化相對主義認為社會實際上是千差萬別的。倫理相對主義則是一種更為激進的觀點,它認為在某一個社會被認為是正確(或錯誤)的東西僅在那個社會才是正確(或錯誤)的。
19,行為主義
精神事件不存在(或它們不具有科學意義上的重要性)。我們用心靈方面的名稱(疼痛、感情、動機)所稱謂的東西實際上是行為的樣態,它們被誤認為是內在的、“幽靈般的”的事件。認為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行動,而不是做夢或思考。
20,虛無主義
認為一切都沒有任何價值,活著就是一場幻夢,因此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感受不到生命的動力和意義。
看完了以上20個主義,你覺得自己屬于哪種主義呢?歡迎后臺留言,和眾多粉絲們互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