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資料所載,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商后,武王大封同姓諸侯于各地,將其弟叔度封于蔡(故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讓他與管叔、霍叔一起監管殷的遺民,稱為“三監”。蔡叔度始封于蔡而居于衛。武王死后,其子姬誦繼位,因年紀太小,便由武王之弟周公旦臨朝攝政,叔鮮、叔度對此不滿,聯合武庚(商紂王之子)及東夷進行叛亂,周公奉周成王之命興師討伐,并予以平定,事后處死了武庚與叔鮮(管叔),并將叔度(蔡叔)放逐,不久,蔡叔度死于遷所。其子胡,不僅能認識到父親的過錯,不與之同流合污,而且遵守周文王德訓,與人為善,周公聽說后便派他到魯國輔佐自己的兒子伯禽。由于胡政績卓著,周公奏請成王改封胡于蔡,以奉叔度之祀,是為蔡仲。春秋時,蔡受楚國逼迫,曾多次遷移。蔡平侯元年(前529)遷于新蔡(今屬河南),稱上蔡,至蔡昭侯二十六年(前493)遷州來(今安徽鳳臺),稱為下蔡。蔡國傳二十三代,歷二十六君,立國六百多年,公元前447年方被楚所滅,亡國后蔡姓子孫散居各地,以國為氏,稱為蔡氏。蔡仲也被后人尊為蔡姓的得姓始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