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人提議要取消農民工的稱謂,他們認為農民工這個稱謂具有歧視性的色彩。這就奇怪了,農民工的稱謂怎么就有了歧視性的色彩?
“農民工”是“農民”與“工人”這兩個詞組合而成的,農民與工人是兩種對人類貢獻巨大的職業,在全世界都有農民、工人這樣稱謂得,哪里有什么歧視性的色彩?
農民工本身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們在農村有承包土地,從事農業生產勞動,農業是他們的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又進入工廠,從事工業的生產勞動,工資也是他們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用農民工來描述他們的身份是十分確切的,沒有什么歧視性色彩。
農民工受到歧視,不是稱謂,而是經濟基礎。在市場經濟時代,經濟基礎決定社會地位。英國有一部小說,叫《百萬英鎊》。一個街上行乞的乞丐,突然得到百萬英鎊,馬上就被人當神仙供奉起來,他的社會地位陡然就升高了。中國的農民工,工作環境最惡劣、勞動強度最大、工作時間最長,結果掙得是中國最低工資。最令農民工痛心的是,他們微薄的工資常常被拖欠,甚至是被永遠拖欠。農民工的經濟基礎是社會最底層的,在這個金錢社會,農民工不被歧視,那才是怪事!
換了稱謂的農民工是不能提高社會地位的。打個比方,“大老板”,那是當前一個當今人人羨慕的稱謂,大老板這個稱謂被人羨慕,不是因為這個稱謂好,而是因為大老板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我們不妨作這樣一個設想,讓“農民工“與“大老板”的稱謂對調一下,把原來的“農民工”稱為“大老板”,把原來的“大老板”稱為“農民工”,那今后“大老板”就會成為將來最受歧視的職業,而“農民工”就會成為社會上人們最羨慕的職業。他們的社會地位是不會受到稱謂的任何影響的。
提倡為農民工換稱謂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有人人平等的思想,而是他們滿腦子的歧視思想在作怪。他們為農民工改稱謂,就是要去掉農民工前面的“農民”二字,認為“農民”二字是歧視性字眼。
他們認為“農民”二字是歧視性字眼,暴露出他們對農民的極端歧視。在他們的思想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而農民是最低一等。進入城市的農民工,已經是工人了,工人的地位比農民高一等,如果在前邊還加上最低等的“農民”二字,就降低農民工是身份,如果去掉“農民”二字,就可以提高農民工的身份。如果沒有歧視性思想,農民與工人是平等的,工人面前加“農民”二字,怎么會有歧視性色彩,去掉“農民”二字,又怎么能提高農民工的地位?
為農民工換稱謂,也是對農民工的歧視。當年曾經為“失足女”換稱謂,是因為“失足女”這個職業為社會所不齒,換個稱謂,就能把這個令人不齒的職業隱蔽起來了。有些人要為農民工換稱謂,也是因為農民工在他們的心目中是“下賤”的,他們突然發了“善心”,要讓農民工“從良”了,今后這個社會就沒有了這個令他們厭惡的稱謂了!農民工不是 “失足女”,農民工是一個合法的為社會服務為社會作貢獻的職業,為何要改掉稱謂?
如果給農民工改了稱謂,自然就沒有了農民工,自然就沒有了農民工問題,政府自然就不會為農民工問題而殫精竭慮了,政府不必考慮農民工的生活問題,也不必考慮農民工子女的上學問題,更不必考慮農民工的工資被拖欠問題。沒有了農民工問題,但矛盾是依然存在著。為農民工改稱謂,就像掩耳盜鈴一樣,只會人們失去了感知,也會讓人們失去良知!(午夜星辰1968/應縣章春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