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公錯湖盆南部和東面近二三百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布有魯日朗卡、阿壟溝、那布龍、塔康巴、布顯、康巴熱久、日姆 棟、過巴、曲嘎爾羌、達貢亞貢、下曲壟、蘆布錯東北岸和左雍湖 西北岸等13處巖畫點。
魯日朗卡巖畫,位于日土鄉政府所在地以西2公里處,海拔4270米。這一帶屬班公錯南岸的ⅡI前地帶,山體基巖多為硅質巖及超鎂鐵巖等。巖畫分布在山腳巖石的節理面上,距地面高約1~20米左右。這里共有20組巖畫,其內容較豐富,以狩獵、放 牧、爭戰、動物、器物、自然物及符號等為內容。動物的種類包括虎、鹿、羊、牦牛、野豬、狗、水鳥、鷹等;人物有獵人、武士、牧人以及人獸一體的神靈形象;武器主要有弓、弩、長矛、刀、箭等;自然物包括太陽、月亮及植物等。這些巖畫圖像均用敲琢法完成, 致屬于吐蕃早期金屬時代。
阿壟溝巖畫,位于日土鄉政府南側,海拔4370米,共發現20余組畫面,巖畫中以單個動物為主,主要有牦牛、羊、水鳥、鹿、狗等。人物形象包括騎馬或徒步的獵人、牧人及武士,構圖簡潔而較隨意。那布龍巖畫,位于班公錯北岸的一條山谷中,南距烏江村約60公里,海拔4800米。共有7組畫面,單個形象有近40人,絕大部分為動物,其種類有牦牛、羊、鹿、驢等,還有少數人物及神靈的形象。在這組畫面中,列鹿角的刻畫較為著意,將鹿角的主枝表現為半圓形,分枝則左右對稱,具有一定的裝飾意味。塔康巴巖畫,位于烏江鄉境內,距那布龍巖畫點東南面約 1 5公里處,海拔4720米。共發現10組畫面,多數畫面較大,最 大者長達8米,畫面中以人物形象為主,包括有狩獵者、牧人、武 士、行走人、舞者及可能是巫師的人物形象,還有一些人獸一體的神靈形象。動物形象有巖羊、羚羊、鹿、牦牛、驢、狗、豹等,其中 牦牛、羊、鹿的畫像較多。布顯巖畫,位于札布鄉政府所在地以西約40公里處,海拔 4420米。這里僅有l組畫面,共有5個圖像,均為動物,左側為2只羊,右側為3頭牦牛,形象簡略而拙樸。 康巴熱久巖畫,位于札布鄉政府所在地約15公里的一條山谷中,海拔4620米。僅有1組畫面,表現為狩獵內容,其左側刻畫有2人,下方1人騎馬,手持弩或弓箭類武器,上方1人亦騎馬,一手執韁;右側有2頭牦牛及1只公鹿,牦牛體形肥碩,公鹿作奔跑狀,體形極富裝飾意味。日姆棟巖畫,位于日松鄉政府所在地東南面約1.5公里處, 海拔4380米。共有近40組畫面,內容比較豐富,單個圖像以動物為主,其種類包括牦牛、羊、鹿、豹、駱駝、鷹、馬、狗等;巖畫中人物形象有狩獵者、舞者、牧者及騎者等;自然物圖像有太陽、植物等。此外,還有“雍仲”及一些意義不明的圖案符號。畫面中有豹逐鹿的動物生活場面,畫中共有4只公鹿被3只豹追趕,公鹿均作回酋狀,4只鹿的刻畫十分精心,鹿角富于變化,身體的紋飾有所不同。其身后的3只豹均卷尾飛奔,直撲鹿群,豹身也有裝飾紋樣,表現r創造者極高的造型能力和技巧。
過巴巖畫,位于R松鄉政府所在地以東約15公里處,海拔4420米。共有5組巖畫面,大小不一,均在l平方米以下,圖像多為動物及人物。其中動物的數量為多,其種類有牦牛、鹿、馬、羊等。造型風格較簡略樸實,也對某些形態特征作了擴張的刻畫,如對公鹿及牦牛角的描繪幾乎與身體同樣大小,個別動物的身上也出現雙渦紋裝飾,表明創造者對動物等刻畫對象~·定的觀察和主觀表現能力。
曲嘎爾羌巖畫,位于多瑪鄉政府所在地東南約4公里處,海拔4560米,共有3組畫面,單個畫像30余個,大多為動物,另有人物及圖案符號,表現內容多與狩獵有關。巖畫涂繪紅色礦物顏料,但個別圖像用線條色畫輪廓,筆調粗獷、隨意,具有較強的寫意性。
下曲壟巖畫,位于日土鄉下曲壟村西南約O.5公罩處,海拔4350米,共有2組畫面,主要為狩獵場面及一些符號。
蘆布錯東北岸和左雍錯西北岸巖畫,分別位于熱邦鄉政府所在地西約5公里和20公里處,其內容較為豐富,圖像中數量最多的為動物,種類有牦牛、馬、狗、鹿、鳥等,人物有狩獵者、牧人、武士等。此外還有晚期刻畫的佛塔、藏文“六字真言”及金鋼杵等。
上述幾處巖畫大部分為吐蕃早期金屬時代的巖畫作品,通過這些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班公錯地區古代游牧民族的生產和生活的生動場面。他們生活在大自然中,在改造大自然的同時,苦苦求索利用大自然,創造美好生活的新路子。,雖然線條十分粗糙,造型顯得呆板,但稚實古樸,頗能引起游客發思古之幽情,很有旅游和觀賞價值,同時對研究史前歷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