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防沙治沙,有一問題被我們長期忽視
userphoto

2023.04.16 四川

關注
2023-04-14 07:52:44 來源: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昂】

李昂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近日,北方地區尤其是京津的朋友們過起了“上午吃一嘴毛,下午吃一嘴沙”的日子。兩年前大家伙兒調侃“一下沙,北京變北宋”,現在開始“感謝”“老天爺賞飯吃”。

而這次,南方地區也被波及,沙塵隨冷空氣南下,連好山好水的杭州空氣質量也迅速轉為“重度污染”,青團瞬間變身驢打滾。

不少人納悶,自己在螞蟻森林里種下的梭梭樹野去哪兒了?這么多年來我國防沙治沙成績亮眼,今年沙塵為何還來勢洶洶,“千里同天”?

確實,經過國家大力治理,2010年到2020年10年間,我國京津地區大范圍的沙塵天氣很少發生;但是自2021年以來,沙塵天氣又開始增多,尤其是今年,出現次數頻繁,本周的沙塵暴甚至籠罩了半個中國。

圖自中央氣象臺

本年度的京津沙塵,一部分是國外輸入的,也有一部分是本土產生的。我們需要先考慮國內的沙塵源,把國內的事情做好,再分析如何應對國外輸入的沙塵。

我國京津地區的風沙主要來源于蒙古高原,少部分來自于黃土高原和西部沙漠地區。

蒙古高原大部分屬于干旱的大陸性氣候區,降水稀少且冬季寒冷,只能維持“一歲一枯榮”的草原植被類型。在每年的三月到四月,冰雪消融,但是草本植物尚未返青生長,此時地表只有去年的枯草作為覆蓋物。

如果草地放牧強度過高,枯草叢損失殆盡,三、四月份蒙古高原的土地就會大面積裸露,同時被牲畜踩踏得較為松散。在這種情況下,當三、四月份出現溫度較高、降水偏少天氣時,裸露的表層土壤就異常干燥和松散;此時再遇到大風,就會形成大范圍的揚塵或者沙塵暴。

此外,蒙古高原的南緣還分布著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其春耕也是在四月份開始。干旱區土地的翻耕也會產生大量的沙塵,并隨著大風輸送到其它區域。

我國京津地區是否再次進入了沙塵頻發的周期?

自然氣候的變化值得我們關注。如果未來三、四月份的蒙古高原氣候暖干化加劇,大風日數變多,那么這些氣候變化的確會導致沙塵天氣增多。但是人為活動更加重要,這是因為我們減緩氣候變化較為困難且成效緩慢,而改善植被狀況較為容易和快速。

從經濟社會變化的宏觀基本面看,我國境內的京津風沙源植被仍然是穩定向好的,不會重新出現2000年前后嚴重的風沙問題。

這首先是因為我國京津風沙源地區的經濟結構發生了轉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大幅度減少。這些地區的農村牧區人口大量集中到城鎮生活,開墾、樵采和放牧等破壞自然植被的活動自然減輕。在未來一段時間,隨著人口日益老齡化,當地居民生計對自然植被的壓力還會持續下降。

其次,我國公共財政已對京津風沙源地區形成了制度性的轉移支付支持。2000年前后的嚴重京津風沙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因為當時的地方財政困難,基層林草水利等公共服務部門的業務經費不足,無法對自然植被實現有效的監管。

再次,生態保護成效已成為地方主官重要的政績考核指標。考核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了地方政府出于經濟利益,忽視自然生態保育的動機,也強化了他們對濫墾、過牧的監管力度。

最后,牧民逐漸覺察到天然草地承載力的上限,已經不再大幅度擴張養殖規模,而逐漸轉向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因此,超載過牧問題也在逐步緩解。

鑒于以上國情的改變,可以說,境內京津風沙源在未來一段時間是可防可治的,能夠實現植被高質量生態恢復的目標。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京津風沙源防治中的一些緩慢且隱蔽的問題,包括種植業的緩慢擴張和草地植被尚未高質量恢復。

在過去10年,我國種植業在北方農牧交錯區呈現較為緩和但是持續的擴張態勢。從微觀上看,種植業向北擴張是符合商業規律的。這是因為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區人均土地面積較大,單位面積較低,便于發展機械化的種植業。在有灌溉的條件下,企業在北方農牧交錯帶種植馬鈴薯、玉米、苜蓿等作物,在經濟上都有很強的比較優勢。

因此,當前種植區已經突破了400mm等降水量線的限制,向降水更少的地區堅定地擴張。盡管,各級政府、民眾和學術界都充分認識到干旱區濫墾和風沙的因果關聯,非常警惕草原地區的開墾,但是由于商業邏輯成立而且利潤可觀,北方農牧交錯帶和草原地區的土地開墾難被禁止。

由于規模化種植業極度依賴抽地下水灌溉,導致部分干旱區的水源已經非常緊張。一些河流在近10年間斷流消失,一些地區的農牧民吃水井深度在過去20年間已經從40米打到了100米以下。部分地區還出現了種植公司和當地農牧民爭地下水和爭降雨的問題。

因此,我們要警惕京津風沙源地區的因水源枯竭而導致的棄耕問題,防止這些棄耕土地成為新的沙源。

更為重要但被政府、公眾忽視的問題,是內蒙古草地的植被恢復質量問題。

我國政府和學界執行的草地植被調查多在7-8月份的植物茂盛生長期進行。7-8月份的內蒙古植被覆蓋度的確較好,而且在逐年提升。這些月份的平均植被覆蓋度在2010年到2022年間提高了10%,并在近三年穩定在44%左右。

然而,內蒙古草地植被仍然沒有恢復到原生健康狀態。

從生態學專業知識上看,在大部分地區,羊草和針茅等多年生根莖類禾草比例仍然沒有恢復;而隱子草、蔥屬植物、一年生藜科植物等低等牧草在群落中往往處于主要地位。

在秋季植物枯萎后,羊草和針茅這些優質牧草由于根莖較粗,植株較高,葉片堅韌,綿密的根系在地下形成龐大網絡,因此能夠再堅守一個冬天,有效覆蓋表層土壤。而隱子草、蔥屬植物以及一年生藜科植物,枯萎后容易從植株基部斷開,而且葉片輕質易碎,等秋季大風一到就隨風飄散,只留下光禿禿的地面。

因此,我們就發現一個吊詭的現象:在2003年到2020年間,內蒙古中部地區的7-8月份植被覆蓋度是持續改善的,但是10月份和4月份的枯草覆蓋度是毫無改善的;較為嚴重的區域,比如降水在200mm左右的荒漠草原區,地表在春季幾乎沒有任何覆蓋。因此,大部分內蒙古放牧草地在春季對大風是不設防的。

所以,我們要向政府部門和公眾明確一個概念:“夏天草地綠,并不代表草地質量好,也不代表早春有枯草能防沙塵”。這一問題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出臺相關管理政策。

“夏天草地綠,并不代表草地質量好,也不代表早春有枯草能防沙塵?!眻D攝于2021年5月,內蒙古達拉特旗。

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京津風沙源地區植被的高質量恢復仍然面臨許多挑戰。

首先就是認識問題。我們要明確,我們還沒有把國內的植被徹底恢復好,不能過于樂觀,也不能把沙塵來源全都歸于鄰國。

其次,我國政府要適時提高草地生態恢復的標準。草地的生產功能是支持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核心生態功能是要更好地防風固沙。這兩個功能都要求把草地群落恢復到優質禾草占優勢的原生群落狀態。

理論上,在合理放牧利用的條件下,植被是可以自然恢復到近似的原生狀態的。但是,我國草原牧區長期面臨小牧戶分散經營的問題。廣大牧民,特別是青年牧民,仍然面臨草地面積過小、牧業收入不穩等生計問題。在今后一段時間,草原牧區的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難度仍然是極大的。

這些客觀的不利因素阻礙了京津風沙源地區自然植被的恢復進度和程度。中央政府仍然需要在財政和政策上,幫扶草原牧區實現農牧業人口的轉移、放牧和開墾的優化,給自然植被的高質量恢復提供保障。

當然,京津風沙有相當一部分源自于蒙古國,這一現象在近幾年尤為突出。這是因為蒙古國的草地畜牧業進入了快速現代化發展階段。

我們過去有一個誤區,認為牧民因為貪心而超載放牧,最后導致植被退化和沙漠化問題。但是,在進入工業社會之前,大多數草原是夏季干旱、冬季酷寒。每當旱災和雪災發生時,超過半數的牲畜都會死亡,有時候死亡率能達到80%。因此,如果沒有深水井、保溫的棚圈和機械化的干草儲備設備,牧民只能年復一年地損失牲畜,在我國歷史上被總結為“秋肥、冬瘦、春死”。

在低生產力時期,牧民想保畜都難,更難以實現超載。這種情況下,牧民與嚴酷的自然協同進化,總結出一些傳統知識,用于在災害中保存畜群,包括保持一個較大的畜群規模,保留較多的成年畜等。

但是,當人類的工業力量拓展到牧區后,水井、取暖棚圈、冬儲草都有了,牧民再也不怕災害了,畜群死亡率急速降到2%附近。如此,畜群在數年間就會翻一翻。這么看,畜群數量的急速增長,并不是因為牧民的貪孌和短視,而是人類工業力量對自然災害的勝利,是草原地區現代化的開端。

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言,人類對自然的每次勝利,都會遭到自然更為嚴厲的報復。倍增的畜群消耗了早春的牧草,把表層土壤踐踏得異常松散,此時一旦遇到大風,就會產生大范圍的沙塵暴。于是,牧民會再次進化,調整自己的管理策略,轉為主要養羔羊,秋季就出欄一半的牲畜,主動降低越冬畜群數量,并在春季舍飼休牧,這樣就降低春季的放牧壓力,保護了早春的枯草和土壤。這一歷史轉變在我國1980-2010年間完成了,也是廣大牧民對防治京津沙塵暴的巨大貢獻。

在工業化早期,草原牧區的“牲畜頭數過快增長,植被退化起沙,然后再進行治理”,這是在人類社會反復出現的歷史現象。這一歷史現象,在1880-1940年間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等畜牧業發達國家都出現過。這一現象同樣發生在1880-1940年間的蘇聯中亞地區,以及1990-2010年間的我國干旱地區。

蒙古國在2015年前后,開始進入這一歷史周期。蒙古國畜群死亡率從2010年的60%降低到近些年的5%以下,春季越冬成活牲畜的數量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3倍。這是蒙古國畜牧業的歷史性進步,值得我們贊賞。同時,蒙古國的草原畜牧業也不可避免地從“牲畜存活和自然災害的矛盾”轉化為“牲畜增長和植被健康”的矛盾。這是干旱區畜牧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從歷史經驗上看,蒙古國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適應新形勢,找到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因此,我國還要忍耐一段時間蒙古國輸送來的沙塵。

現在有輿論要我國向蒙古國輸出沙塵暴治理經驗。這一主張是否可行呢?

盡管歷史規律具有普適性,但是到了具體解決方案層面,就很難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藥。

比如,我國在治理京津風沙源時,參考了美國等先發國家的經驗,但是并沒有照搬西方學者開給中國的方案。當時,我們借鑒了美國聯邦政府在1930年-1950年間的草原管理經驗,包括鼓勵減產退耕、給農牧民發放補貼、圍封退化草原、修筑基礎設施、治理重點風蝕口。但是,西方學者提出的拆除牧民家庭圍欄恢復游牧、把草地產權重新歸并給基層集體組織等方案,因不符合我國國情并沒有全面推開。

類似地,蒙古國有大量的西方NGO活動,他們也給蒙古國提供了許多建議,但是這些NGO的努力也沒有避免蒙古國近幾年的植被退化和沙塵暴事件。因此,蒙古國的環境治理還是依賴于未來一段時間蒙古國人民和政府的自主實踐和努力。

蒙古國沙塵入境問題也給我們提了一個新的課題,即我國公眾和政府如何看待和處理其它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尤其是在我國一帶一路的進程中,一些發展中國家會因為中國的產業技術輸出而進入快速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階段,必然會產生一些生態環境問題。

那么,我們需要怎么輸出我們的環境治理經驗呢?

在這一問題上,西方發達國家往往會有意無意地掩蓋他們現代化進程中的經驗,踢掉他們當時向上攀爬的梯子,反而向發展中國家灌輸相反的教條。

比如在草原沙漠化防治方面,西方國家已經不再提他們在“明晰產權、提高農牧業生產力、大搞基礎建設、通過提高畜牧業全產業鏈經濟效益降低養殖總頭數”等行之有效的歷史經驗,反而向發展中國家灌輸“傳統的生態知識”、“社區合作共管”等忽視國家力量、忽視生產力發展的主張。

這是因為西方國家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甚至進入了去工業化階段。他們的主流意識形態已經不再關注生產力的發展,而是思考零增長和去增長的問題,他們也放棄了改造自然的觀念,強調把人為環境再次轉變為荒野——我們不好一邊倒地指責西方發達國家的學者是在刻意誤導發展中國國家,畢竟不同的國家處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國家的學者也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不同的信息繭房。

如同我們依照國情,去蕪存菁地吸收西方學者在環境治理方面的建議那樣,我們也要尊重和支持其它發展中國家立足他們的國情,發展出解決環境問題的本國方案。我們一定不能以教師爺的嘴臉,強硬地給發展中國家灌輸一些我們的經驗。

在這一問題上,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認識到在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許多環境問題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因此,不應該對后發國家有歧視的態度。我國也是這么艱苦地發展過來的,因此我們要將心比心,對后發國家要有關懷。

其次,我國企業在經營“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務必要注重綠色發展,并承擔足夠的社會責任和生態環境義務。比如在蒙古國的工礦企業,要嚴格地對礦坑和尾礦進行植被修復,防止它們成為風沙源。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向發展中國家介紹中國式現代化的經驗,幫助他們立足于自身國情,通過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來加速環境問題的解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揭秘北京13年最強沙塵暴:牧民稱罪魁禍首是養羊
內蒙草原生態不堪惡化 呼倫貝爾七大河流現斷流-搜狐新聞
“黃河之腎”瀕臨衰竭 青藏高原或成第四沙塵源(2)
2010年后北京平均沙塵日僅3天左右,什么成了抵御風沙首道防線?
獵手身披羊皮 隱藏勒勒車上 巧斃追殺轉場羊群的頭狼|蒙古狼事
青海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石桥市| 南昌县| 钦州市| 邓州市| 南皮县| 灵川县| 彰化县| 横峰县| 石阡县| 浙江省| 微博| 桑植县| 梨树县| 铁岭县| 沐川县| 富阳市| 汉源县| 兰西县| 金寨县| 阳曲县| 高尔夫| 米脂县| 德江县| 南涧| 芦山县| 饶河县| 阿拉善右旗| 西林县| 云南省| 卢湾区| 南雄市| 疏附县| 鄂尔多斯市| 正宁县| 株洲县| 石渠县| 榕江县| 桐庐县| 绥宁县| 吴忠市|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