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人來說,心態也難以琢磨,時好時壞,心態的不確定性使人生的每個階段多了幾分精彩與無奈,心態好時,心氣也順,干嘛嘛順,心態壞時,簡單的事情也會復雜的沒了頭緒。
心態的把握有與生俱來的定數,但后天的磨練與頓悟亦不可小覷,心態的駕馭能力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磨刀不誤砍菜工的沉著,必然要摒棄急功近利的浮躁,慢悠悠的烏龜早就看透了兔子的心態缺陷(定性不足),慢是快快是滿的俗語包含了心態的至關重要。心態屬于心理學研究范疇,把它列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加以研究也是物有所值。
明代學者崔銑的《六然訓》對心態的體悟令人折服,處己、處人、有事、無事、得意、失意前的清澈是心態把握的心經,圣人般的心態令人可望不可及,在這六方面鮮有人能游刃有余,但大體能不走樣從中受教也不失為一種心態調整的捷徑,如此,人生就有別樣精彩的可能。常說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只是《六然訓》的部分內容的發揮,還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人生智慧都包含在其間,深刻領悟《六然訓》并踐行者定能修成正果!《六然訓》你能得到一百分,給自己打打分,看看成績如何。
自處超然:
一人獨處,要有“寧靜致遠”的境地,掃事境之塵氛,忘心境之芥蒂,在晝閑人寂時,聽鳥語悠揚,不覺耳根清凈,于夜靜天高日,看一片云光舒卷,頓另眼界俱空。
處人藹然:
與人相處,平易近之,誠懇謙和,使人有親近之感。既聽正言,亦那逆語;有圣賢者之宏量,無庸民懦夫之狹胸。
有事斬然:
遇有事務,既深思熟慮,又須斬釘截鐵,明白果斷。
無事澄然:
無事可干時,可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閑雅心情,無塵世紛雜之憂掛牽念。如此神情自曠,意念常進入豁人性靈之妙境,可謂有賢達的胸襟。
得意淡然:
老子曰:“淡兮其若海”。志得意滿應淡如海,驕傲侮慢尤不可,仍須心謙身平,不狂妄,不像“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而要心體瑩然,不失人生之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失意泰然:
人生一世,往往失多得少。失意逆事之時,切忌自暴自棄,自我作踐,自我絕望,而要自若泰然。常思不如我之人,則怨尤自消。心境通明,坦坦蕩蕩,無得失之煩心,有自樂之恬愉,何其泰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