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借手機給“快遞員”后被盜刷12萬
2016年3月,在海淀上班的唐女士報警,稱手機網銀被莫名轉走了12萬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施某、林某、郭某三人因涉嫌盜竊罪已被海淀警方刑事拘留。
據3人交代:他們先從網上買到事主信息,因為知道了事主的網銀賬號和密碼還不能取錢,多數情況下都是需要U盾或者驗證碼才能轉賬,為了獲取事主的驗證碼,3人琢磨了幾天后,終于想到了解決辦法。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建民表示,“我們調查發現,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幾的用戶安裝了移動安全軟件,即使裝了移動安全軟件的用戶,對于移動安全的配置也不是特別了解。”
由于支付類病毒智能化程度提升,“仿冒”的銀行APP、電商、支付類APP散布在各大中小型的電子市場,一旦點擊下載,就會觸發進入黑客操控的支付流程。
專家提醒,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打電話給朋友確認。遇可疑情況,立即凍結賬號。
短信獲取信息進行詐騙的案例比比皆是,電話詐騙同時也要提高警惕!
犯罪分子呼出電話 多以+8621·+38開頭
警方分析,該類詐騙受害人員多是高學歷和具有專業知識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生活積累,一旦上當受騙,損失金額相比其他詐騙手法的受害者損失金額更高。
對于家中的父母和老人,也一定要再三提醒不要上當受騙,有可疑情況一定要與家人商量解決。
警方提醒,請市民群眾牢記以下8個凡是的詐騙手法,接陌生來電不慌張、不輕信、不轉賬,有任何疑問隨時撥打110熱線咨詢。
一旦上當受騙后,市民可通過以下兩種方法緊急處置,一是通過撥打“110”電話或向附近駐地派出所報案,二是保存好相關證據材料,如:轉款憑證、對方賬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