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曾作出兩個作戰方向,一個是“北上”入侵蘇聯,搶奪豐富的戰爭資源;另一個是“南下”奪取更大的石油戰爭資源。但是在“北上”計劃中,日本和蘇聯打了一仗損失慘重,致使這一計劃成為泡影。而“南下”計劃面對英國、荷蘭、美國的殖民地,依然困難重重。
當年正是由于中國抗日戰爭打亂了日本的侵略部署,加上石油短缺,致使日本痛下決心不惜冒險偷襲美軍珍珠港,自此引發了之后的太平洋戰爭。
由于日本的情報戰十分出色,在進攻珍珠港前利用前方大量情報信息,針對轟炸美國珍珠港做出了周密計劃,從而讓美軍損失慘重。
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就炸沉了美海軍四艘大型戰列艦、兩艘驅逐艦,并炸毀美軍飛機188架。圖為被日本飛機打成篩子的汽車,司機已經陣亡。
不光如此,珍珠港內同時有大量的建筑和船只都不同程度損壞,甚至轟炸造成了2400名美國人喪生,1250人受傷。
日本可謂是風光無限,日軍憑借著強大的戰斗力把東南亞的西方勢力打的七零八落不說,甚至還直接攻擊到美國本土。
有人認為日本當年太過瘋狂,為何去招惹在工業、人口、科技上都已經超過自己的美國,日本這種行為被很多人稱作愚蠢。
不過事實上并非如此,日本其實非常清楚和美國的差距,由于日本當時石油8成依賴進口,而且鐵礦和鋼鐵也被英美禁運,所以日本海軍早就意識到與美軍撕破臉是早晚的事。
所以日本需要進行一次“有限戰爭”重現他們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輝煌,逼迫美國承認日本在亞洲霸權地位。
不過日本顯然沒有意識到美國雖然在二戰前期采取“不干預主義”,然而美國早就對德國及日本感到不安,甚至民眾認為打倒它們比遠離戰爭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