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82歲被逼下臺,無權無勢,為什么沒人敢對她秋后算賬?
來源:孟娜敘史
《詠武則天·其一》:“顛倒乾坤自敢當,蛾眉豈必遠朝堂?”
眾所周知,中國文化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而中國文明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地發展至今,離不開我國古代各位統治者的領導與影響。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我國衍生出了數不勝數的王侯將相,他們或是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或是沽名釣譽、遺臭萬年。不過,在這些人中有一位最為特別,她是中國發展史上僅有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對于武帝在位時的功過,后人大多各執一詞,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她的傳奇一生,世人分外好奇。然而,這位“特殊”帝王的結局又有幾個人了解呢?在武則天晚年的時候她也是難以掌控皇權,八十二歲的時候無奈被逼下臺,可以說是無權無勢,可為什么沒有人敢與她秋后算賬?
糾結傳位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某位帝王一旦失去了權力,在他之后的繼任者一定會想方設法地 徹底鏟除自己的前任的勢力,永絕后患。按這個道理來說,身為歷史上唯一一位女帝的武則天,在被逼退位后,卻依然能享受尊貴的待遇,甚至絲毫不比自己在位的時候差,說起武則天失去權力后依然能夠享受帝王般的待遇的根本原因,我們就不得不追溯到政變發動后之時。
眾所周知,武則天是以67歲的高齡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這個年齡也使他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登基年齡最大的一位帝王。據傳言,在徹底掌控了朝政大權后,這份成就與滿足感令武則天容光煥發,年近古稀竟然又再次長出了牙齒。由此可見,權力對于武則天來說的確是十分重要的養分。但容光煥發只是一時的,沒有人能夠長生不老,皇帝是如此,女皇帝亦是如此。其實武則天年齡不斷增加,滿朝文武甚至是她自己都不得不面對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一旦武則天百年,將由何人來繼承這個空前的盛世呢?
其實武則天面臨的不過有兩個選擇。其一就是將皇位傳給自己的親生子女,而另一個就是提拔自己的娘家,立她的親侄子為皇位繼承人。其實按照傳統思維來說,傳位給自己的親生子女是最順理成章的一種選擇,也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情。然而對于武則天來說,這個決定其實很難做。因為盡管自己的親生兒女與自己血脈相融,但他們畢竟姓李,將李姓后人立為皇儲就意味著將天下還給了李家。而將朝政大權還給李唐家,自己多年來的苦心經營很有可能會毀之一旦。
武則天在位期間,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她大力提拔武家后人在朝中的權力,以穩定自己的勢力。此外,她還將唐朝的稱制改為了周,以此來表達她想為國家帶來一種全新的風貌的決心。就在武則天為了傳位事宜猶豫不決之時,身為國老的狄仁杰對武則天的一番諫言對她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正是狄仁杰的這番話令武則天堅定了要立自己的親兒子李顯為太子的決心,產生了之后的唐中宗。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狄仁杰究竟對武則天說了什么才讓武則天下定了決心呢?其實,狄仁杰無非是提到了武則天的身后事,從古至今,在祭奠先人的傳統禮儀上,素來只有兒女祭拜父母,從未出現過侄子供奉姑母的先例。狄仁杰的這番話徹底點醒了武則天,而他的這些話在之后也果然得到了應驗。
寵幸男寵
在心中最大的擔憂得到了解決后,看到國家一片四海升平,武則天也不免像很多帝王一樣,在權利與享樂中迷失了自己。在武則天晚年的時候,她像很多帝王一樣,沉迷后宮之事。她這一生中擁有過的男寵很多,其中,最寵幸的就是張氏的兩個兄弟——張昌宗與張易之。
這兩個張姓兄弟不過是市井出身,因而,對于沒有見過太多大世面的他們來說,得到一朝帝王的寵幸足以讓他們忘記了自己的根本。這武則天的縱容下,他們二人行事可以說是囂張跋扈,肆意妄為。據史料記載,此二人的荒唐行徑曾使滿朝文武震驚不已,自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就拿太子李顯的嫡長子以及妹妹等人私下議論張氏兄弟之事暴露后,竟然被直接杖斃之事就足以看出張氏兄弟二人權力之大。武則天晚年時身體愈發衰弱,圣眷正濃的張氏兄弟手中的權力愈發強大。此時此刻,很多人都在疑惑,太子李顯真的可以從這兄弟二人手中順利繼位嗎?
窮途末路
神龍元年,82歲高齡的武則天身體已不堪重負,對于朝政也漸漸失去了控制,就連大臣也不常見面。此時的朝政大事大多都是由張氏兄弟代為轉達,這也給了這二人進一步鞏固自己手中權力的機會。面對這樣的情形,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相關重臣終于下定決心鏟除張氏二人,并讓武則天還政給太子李顯。這就是我們如今所說的神龍革命。神龍革命是一場針對張氏兄弟奪權的政變,而非武則天本人。并且,武則天本就計劃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顯,神龍政變的產生只不過加速了還政的時間。
據記載,在政變當天,當武則天從夢中驚醒,發現室內闖入的眾人后竟表現得十分平靜。只不過當她看到室內的一眾臣子中有自己親手提拔上來的崔玄暐時,她露出了十分困惑的表情。武則天向這位本應對自己毫無二心的臣子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那些本就受到他人恩惠的人如今站在這里反對我,我可以理解。但你身為我親手提拔到宰相職位的人,怎么竟會與他們一同反對我呢?”面對武則天的這個問題,崔玄暐嚴肅且恭敬地回答道:“臣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回報陛下的恩惠啊。”
其實對于崔玄暐心理我們不難理解,在他看來他所做之事無非就是清君側,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身為皇帝的武則天英明神武,只不過是受到了張氏兄弟的蠱惑才導致朝政混亂。因此,盡管他很感激武則天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但他不得不狠心為這位女帝清理君側,因為這才是回報武則天知遇之恩的最佳方式。崔玄暐的想法與朝中很多其他大臣一致,他們并不是不想再效忠于武帝,而是實在不忍朝政混亂。可以說,他們聚集在此,為的是讓國家愈發興旺這個共同的理想。只不過對于武則天來說,自己一手提拔的能人志士在自己晚年時竟聯合起來逼自己退位,實在是令人唏噓。
太子李顯繼位后,武則天并沒有遭到他的苛待,甚至給武則天加上了“則天大圣皇帝”的尊號。神龍元年11月,一代傳奇女帝病逝于上陽宮中。臨終前,武則天表示自己不想要什么則天大圣皇帝的虛名,只希望尊稱則天皇后,與丈夫李治同葬。對于母親最后一個愿望,李顯不顧群臣的反對,毅然決定挖開父親李治的乾陵,將父母合葬。
結語
《女皇》:“巾幗英才扭乾坤, 一代女皇絕古今。”
武則天的一生可以說是一段傳奇。千載功過,誰人評說?武則天以82歲的高齡被逼退位,即使無權無勢卻依舊可以全身而退的原因至今依舊被世人爭論不休。身為一個弱女子,她不僅擁有很多男人都無法企及的卓越政治能力與智慧,還擁有著得天獨厚的眼光,提拔了許多真正的能人志士,這也是為何她在退位后依舊可以受到尊崇的重要原因。此外,李顯對于自己母親感情十分復雜,可以說是敬畏交加,這也是他在成功登基后依舊愿意給自己母親最大體面的原因。
參考資料:
《詠武則天·其一》
《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