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理
發布時間:2021-04-04 10:32:20
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發展迅猛,電子設備更新突飛猛進,年輕人多用微信溝通,而受家中年輕人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也開始使用微信,而微信中的朋友圈功能也代替了以前的qq空間,成為分享生活記錄美好時光的小圈子。
隨著人們的年齡的增長,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也是逐年上升,所以年紀大的人很少會更換自己的微信頭像,但是從微信頭像其實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層次,甚至可以看出對方再如何欺騙自己。
自戀的人
有一部分人喜歡用自己的照片作為頭像,有的是旅游時的游客照,有的是精修過的藝術照,也有的是自拍之類的大頭照,他們似乎是對自己的身材和容貌十分自信,但是這樣做也掩蓋不了內心的空虛,因為一個人越是給別人展示什么,就說明他缺什么。
所以,社會上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許外貌并不出眾,甚至可能會因為外貌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或者他喜歡的異性因為形象問題拒絕了他,但是他自己不愿意承認,所以就會通過微信頭像的途徑來展示自己。
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來展現自己的魅力,抱著這樣的目的,他們會不加修飾地把自己的照片上傳到微信頭像上,似乎是在用這種方式對抗外界的折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里茨·海德提出,人類的態度是一個完整的三角體系中。按照他的看法,我們不難解釋這種心理現象。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的主人公為A,而B經常會以容貌之由嘲笑諷刺A ,A把容貌比作C,那么在B與C之間成一種負關系,并且與A的關系也為負關系時,那么A與C之間的關系只能成正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維持A的心理平衡,反之就會產生心理壓力,進而產生焦慮。
思考一下,你是否會因為一個你討厭的人的一面之詞而去否認你自己的價值嗎?
答案顯然是不會,所以為了保持心理的平衡,人們會下意識地調整自己對某一事物的態度。當然除了這些較勁的人,還有一些人是純屬自信心爆棚,只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不被侵犯,那你就可以自由地發表你想展示的東西,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
炫富的人
在我們年輕人看來,我們父母那一輩的頭像,都是土味頭像,女性長輩用得最多的就是各種花的圖片做頭像,男性就比較五花八門了,景點、菩薩、佛祖等年輕人無法接受的元素。
家庭群眾聊天時,長輩們發的表情也都是一些土味表情包,我們看到的時候都會覺得搞笑,但是也能看出長輩們對我們的關心。
除此之外就有一些不是那么和諧的存在了,這些人給自己標榜成成功人士、大款等等,在微信頭像上很喜歡用車、表、金鏈子來裝飾自己,這些人可能是有一些錢,但是為了泡妞方便,所以會把自己裝成大款的樣子。
但是我們會發現身邊真正的成功人士,開豪車住豪宅,可是他們從來不會想被人炫耀,而且他們都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所以,只有那些內心空虛的人才會整天炫耀自己,想讓大家都覺得他過得很好。
從心理學層面上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身邊人的持續否定會讓他變得自卑,甚至會自我否定。
所以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贊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刻意營造出一種假象是不值得提倡的,只有努力打拼才能改變人生。
抑郁的人
還有一類人,他們的頭像大多以黑色、灰色等灰暗的色調為主,暗淡的背景、落寞的表情,在頭像中,我們就能夠感受到他們的絕望。仿佛在用頭像向我們訴說“我很差勁”。
但是這類人的內心可能瘋狂地向往著成功,比誰都想努力,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習得無助”,他們受到反復的否認,最后即使有改變的機會,他們也不敢嘗試了。
其實,人都不想內心陰郁,往往你都覺得他的內心陰郁,那么他真正的內心會比你看到的再陰郁十倍?;蛟S他們也想要有仰望星空的機會,只不過還是一直在等待合適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