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須常常被人忽略,扔掉,它是玉米上的須子,在夏秋季節玉米成熟時采收。
實際上,玉米須是藥食兩用的,在中醫中藥里,玉米須又稱為“龍須”,性平,有很多保健功效。
將新鮮的玉米須放鍋中煮,熟后將湯水倒出,及時“玉米須茶”。也可將曬干后的玉米須用熱水沖泡后飲用。
一:利尿作用
用玉米須泡水喝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腎外性,所以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都有一定療效。也可用于治療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但作用較弱。
二:利膽作用
用玉米須泡水喝有促進膽汁排泄作用,能使膽汁內有機物和渣質減少,粘稠度、比重和膽紅素含量降低。
臨床上作用利膽藥,用于沒有并發癥的慢性膽囊炎或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
三:降壓作用
用玉米須泡水喝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其機制是擴張末梢小血管的結果。玉米須還有對抗腎上腺素的升壓小英,小劑量玉米須對心臟沒有影響。
四:降糖作用
用玉米須泡水喝有降血糖作用,最早記錄在《鎮南本草》,民間常用于治療糖尿病。
現代研究早已發現,玉米須中所含玉米須多糖、玉米須皂苷、玉米須總黃酮均有降糖作用,能改善2性糖尿病糖脂代謝,可延緩并發癥,減輕對心臟、肝臟、腎臟的損害。
玉米須沒有副作用,也沒有毒,可以放心食用,但玉米須含大量硝酸鉀、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些生物堿類,具有降壓、利尿作用,建議低血壓的人不吃或少吃玉米須。
將蒲公英、玉米須、玉竹、玫瑰花按照4:10:3:3比例制成蒲公英玉米須茶茶包,對降糖效果更佳。
解析:
蒲公英,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可改善腎臟引起的水腫,促進有害物質精神在排出,對急慢性腎盂腎炎有很好改善效果;還有研究發現,蒲公英水提物對降低正常及餐后血糖也有幫助。
玉竹,可調節體內津液,其玉竹多糖對胰島細胞的破壞有抑制作用,對緩解糖尿病引起的口干、口渴有一定作用。
玫瑰花,作為滋養品,既可調和蒲公英的寒性,同時又疏肝理氣,四者搭配,調節血糖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