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小凌(化名),長期受到便秘的困擾,然而最近,自己的身體又開始反常了,出現腹瀉、便秘交替,一次上廁所時,竟然還出現了便血,小凌實在是忍受不住了,才趕緊去醫院檢查。
可結果確讓小凌“崩潰”,報告上顯示腸癌,還是晚期,已經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醫生也很好奇,為何年紀輕輕,就查出腸癌了呢?
原來,小凌是屬于“干吃不胖”型的妹子,并且,自己十分熱愛美食。
從高中開始,便經常吃麻辣燙,到了大學,經常和室友到學校燒烤街擼串,到了冬季,就吃滾燙麻辣的火鍋。
路邊的小攤美食,更是小凌的最愛,幾乎每天都要吃。
雖然吃這些食物之后自己會拉肚子,但小凌心想,就當做減肥了,也沒出現過什么大礙,可是沒想到,最后竟然被查出腸癌,沒有了手術余地。
這三種食物是腸癌“加速器”,少碰一口也好:
食物一、麻辣刺激食物
麻辣燙的主要特點就是麻辣還有燙。
濃湯的溫度可以高達90℃~100℃,常吃很容易燙傷口腔、舌部及胃粘膜,從而可能引發食道癌或者胃癌等。
另外,麻辣燙反復使用一鍋的湯底,容易使亞硝酸鹽和草酸這些有害物質的含量不斷上升,增加了致癌的風險。
再加上麻、辣這樣的重口味,很容易刺激腸道,加重腸道負擔,引起腹瀉,甚至是腸癌。
食物二、加工肉類
熱狗、香腸、火腿、腌肉、肉干、罐頭肉或肉類醬汁等。
這些加工肉類,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然后,這些食物,也會增加腸癌風險。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可使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
這類食物中,添加劑較多,進入人體內,容易破胃腸粘膜,進而誘發結腸或直腸的癌變。
食物三、油炸食物
隨著炸雞、漢堡等快餐的興起,不少年輕人都被油炸食物所吸引,殊不知,這類食物卻可導致腸癌。
在高溫烹調肉類時,肉中的蛋白質及氨基酸會發生熱解,分離出一種具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的化學物質,叫雜環胺,這種物質可導致腸癌的發生。
生活中,像紅燒魚、炸雞等食物一定要少吃,因為經調查發現:經常吃紅燒魚的人,比少吃或者幾乎不吃的人,大腸癌的發病率要高出2倍以上。
這幾個信號,是腸癌在給你“提醒”,千萬別忽視
1、便中帶血,血是暗紅色,且有膿血,可能是腸癌。
2、排便次數增多,放屁增多,腹痛次數變多。
3、胃口差,暴瘦,體重也會迅速減少。
4、大便性狀異常,大便條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
5、便秘后出現腹瀉,或反復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都可能是腸道癌變信號。
預防腸癌,養護腸道,謹記“三多、三少”:
一、多吃粗,少精細
1、多吃粗糧
粗糧中的膳食纖維多,且比較全面,既有可溶性的,也有不被人體吸收的粗纖維,因此能夠起到非常明顯的通便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和預防便秘,減少結腸癌的發病率。
并且粗糧的熱量很低,且能夠在腸胃中停留較長的時間,使人產生飽脹感,所以它可以有效的幫助需要減肥的人,同時它也是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的人的最佳首選主食。
2、少吃精制食物
現代人飲食精良,多食一些精制食物,這類食物多是少纖維素和礦物質,長期攝入的話,就易增加腸癌風險。
所以,平時一定要少吃一些精糧米面,盡量用粗糧代替。
二、多飲茶,少飲酒
1、多喝清腸茶飲
多喝水有助于給腸道補充水分,減少便秘等情況的發生,加點養護腸道的小植物,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預防腸癌。
可以選擇將蒲公英根和碩參搭配在一起,制成蒲公英碩參茶飲用
蒲公英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又稱為“尿床草”,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更多的毒素垃圾。
碩參也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物,其中富含的菊粉對腸道有保護作用,顯著增加便秘患者的排便頻率,由便秘引發的惡心和疼痛也隨之消失,還有預防腸道癌變的作用。
碩參還可與病原菌的外源凝集素特異性結合,促進腸道蠕動,減少電解質和水分的重吸收,縮短糞便在結腸內滯留時間,促進排泄。
2、減少飲酒
膳食指南推薦,攝入酒精每天最好不超過15克(女性)和25克(男性)。
研究表明,酒精攝入會增加十幾種癌癥的風險。每天攝入30克酒精,相當于3%酒精度的啤酒1000毫升或39度的白酒不到100克,便會顯著增加腸癌風險。
三、多運動,少熬夜
1、多堅持有氧運動
規律的運動,可降低24%大腸癌風險。每天從事30分鐘的有氧運動,就可以減少1/3的腸道息肉轉變成大腸癌。
運動可提高腸道蠕動功能,還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利于體內毒素排出,改善體內環境。
切記,運動一定要堅持。最好選擇一些,自己能堅持的運動項目,如慢跑、快走、太極拳等。
2、減少熬夜
晚上睡眠時是身體排毒最佳時期,然而熬夜導致排毒無法正常進行。
長此以往,毒素會逐漸堆積在人體內,循環往復,人體代謝功能減弱,病毒滋生,可能誘發癌細胞。腸癌也可能是長期熬夜,在此循環運作下的結果。
由此可見,若想養好腸道,一定要規律睡眠,休息好,避免熬夜。
文中所有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