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暑氣較重,酷熱難耐,容易導致脾胃功能下降。
很多人認為,胃病算不上病,“十人九胃病”,在正常不過了。
但胃病發作時,胃痛、胃脹、反酸、惡心等,各種不適,會讓人很難忍受。
食物1: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進入胃部,能會直接解除胃黏膜,會刺激黏膜充血,加速腸道蠕動,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影響消化功能,誘發胃痛、腹瀉等癥狀,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人,最好不要吃。
食物2:冰冷食物
冰冷食物是夏季人們的最愛,能消暑,但很傷胃。
胃喜溫,不喜涼,如果平時喝一大杯冰涼的冷飲,確實會很爽,但這樣會使胃的溫度迅速下降,影響胃液分泌和酶的活動,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胃脹、胃酸等不適。
食物3:油炸食物
食物經過油炸后,吃進肚子里,會很難消化,時間長了會影響胃腸功能,還會誘發肥胖。
油炸類食物不僅傷胃,還會增加肝臟的代謝負擔,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三伏天,若出現以下表現,最好去查一下胃鏡!
1,胃痛加重
胃痛發作時,以往進食或服藥后可緩解,但是,最近進食或服藥后,都沒有任何作用,甚至加重。
2,便血或嘔血
出現持續性便血或嘔血。
3,體重減輕
以往胃病發作,對食欲、體力、體重無多大影響,而現在卻出現食欲不振,乏力和明顯體重減輕等。
三伏天,做好三件事,胃會慢慢變好!
1,早起后喝水
三伏天,天氣炎熱,身體內流失水分過多,不利于腸胃健康。
早起后,喝一杯溫開水,能中和胃酸,還可補充水分,同時利于改善胃部炎癥,促進胃及腸道蠕動,將食物殘渣及時清理出去,達到養胃的作用。
2,兩餐之間,喝杯養胃茶
白鼓丁紅果皮茶,將白鼓丁和紅果皮搭配在一起,泡水喝,養胃消炎,
白鼓丁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歸胃經,擅于消胃炎、瀉胃火。
研究發現,白鼓丁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臨床上的抗生素,對慢性胃炎、胃潰瘍有一定幫助。
現代藥理研究還發現,白鼓丁可殺滅、抑制幽門螺桿菌,可促進潰瘍面愈合,減少疼痛。
紅果皮,藥食兩用,歸脾經,具有理氣健脾、調中和胃的作用,臨床上,用于治療脾胃氣滯證。
現代研究發現,紅果皮含有揮發油,可刺激胃腸道平滑肌,可促進消化、排腸道積氣,增強食欲。
1,重視早餐
飲食規律,重視早餐,利于胃腸道健康,還有助于養胃,避免低血糖、肝膽疾病的發生。
胃也有自己的“生物鐘”,是一個“守時”的器官。胃液在一天中的分泌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便于食物消化。
該吃飯時,沒吃;或經常吃宵夜,都會增加胃的損傷,誘發胃病,影響消化系統。
對胃酸和胃蛋白酶來說,若沒有食物中和,就會消化胃黏膜本身,對胃黏膜造成損害。
2,吃飯八分飽
吃得太多,會導致胃酸、胰液、膽汁等消化液分泌增加,超出分泌能力,可能會導致膽管胰管等相對狹窄、梗阻,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并且,胃部始終處于飽和狀態,容易導致胃黏膜沒有修復的機會,一旦胃黏膜不足,那么,胃酸就會入侵,引起各種胃病。
養胃,平時最好經常按摩一些養胃穴,利于促進食物消化及胃腸道蠕動,還利于養胃。
1,膻中穴:調氣養胃
膻中穴,位于兩乳頭中間,胸骨上。膻中穴是氣會,對于人體內氣的運動具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膻中穴位于胃的上方,上焦與中焦交界之處,是上焦呼吸之氣與中焦脾胃之氣會聚和通行的關鍵通道。
平時多按此穴,利于調理上焦與中焦的氣機,使得腸胃氣機得到疏理。
2,足三里穴:促進消化
足三里穴,位于膝蓋下外側,約四橫指(約3寸)的小腿脛骨外側有一凹溝處。
平時多按此穴,對各種胃腸道消化系統疾病均有幫助,如改善消化不良、胃脹胃痛。
圖片全部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