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管理職責
管理職責是公司建立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關鍵,總經理的領導作用、承諾和積極參與,是建立和保持有效和高效的管理體系、使相關方獲得利益的可靠保證。保持和提高顧客及相關方的滿意程度,是公司全體管理者在整個生產活動、施工過程和交付服務中必須關注的焦點。公司明確和規定內部各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及相互關系,通過內部溝通開展工作,促進有效的管理。
5.1 管理承諾
總經理為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負責組織建立和實施本公司的管理體系,并對持續改進的有效性作出承諾。
通過以下活動提供證據實現承諾:
a)采用培訓、文件、會議等多種形式,向員工傳達滿足顧客、相關方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提高認識,并體現在具體工作中;
b)制定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目標與指標,使全體員工理解并輔助實施;
c)定期進行管理評審,對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作出評價,確定體系、過程、產品及資源需求等有待改進的內容,并實施改進措施;
d)確保獲得必需的人力、設施、設備和工作環境及其他相應的資源;
e)各級管理者自覺遵循管理的八項原則,不斷地向員工宣傳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目標與指標,以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環境意識、安全意識,不斷地對顧客滿意程度進行測量,開展持續改進工作。八項管理原則為:
① 顧客為關注焦點:組織依存于顧客。因此,組織應當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期望。
② 領導作用:領導確立組織統一的宗旨及方向。他們應當創造并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
③ 全員參與: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干為組織帶來收益。
④ 過程方法:將活動和相關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結果。
⑤ 管理的系統方法:將相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
⑥ 持續改進:持續改進總體業績應當是組織的一個永恒目標。
⑦ 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
⑧ 與供方互利的關系:組織與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5.2 以顧客及相關方為關注焦點
公司依存于顧客,總經理以顧客及相關方滿意為目標,全面理解顧客及相關方當前和未來的需求,不斷地滿足顧客和相關方的要求和期望,逐步形成一個主動地、創造性地滿足顧客及相關方要求和期望的氛圍,積極引導各級管理者以高效的方式去實現,達到顧客及相關方滿意。
為滿足顧客及相關方的要求和期望,公司與供方合作者:
a)達成清楚一致的理解;
b)始終保持統一的目標;
c)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
d)制定相應的職責;
e)配備相關人員并確定其資格,明確其職責;
f)針對顧客及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確定產品的要求;
g)確立和評價實現顧客及相關方需求和期望的能力。
5.3 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針
5.3.1 質量方針
塑造品牌 建造精品
信守承諾 顧客至上
竭誠服務 追求創新
5.3.2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以人為本 科技領先
遵章守法 造福社會
5.3.3 管理方針的含義及其理解
5.3.3.1 質量管理方針的含義及其理解
塑造品牌 建造精品
品牌效應是企業參與社會競爭的實力之一,好的品牌就是一面旗幟。打造自已的品牌,就要有時代意識,精品意識,把每一項工程建成時代精品,用高標準、高起點建造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和顧客滿意的工程。
信守承諾 顧客至上
信守承諾是市場競爭的規則之一。企業要取信于顧客并贏得相關方信賴,必須不斷提高信譽度和知名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視信譽為生命,實事求是,有諾必行。
以顧客和相關方滿意為目標,全面理解顧客的要求,不斷滿足顧客和相關方要求和期望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條件。
竭誠服務 追求創新
企業在生產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產品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服務質量,真心誠意的為顧客著想,滿足顧客要求,持續改進管理體系,持續保持生產符合規定要求的產品能力,并努力超越顧客的期望。
5.3.3.2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的含義及其理解
以人為本
人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是生產諸要素中最活躍和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只有員工的充分參與才能確保環境和安全管理過程有效控制,關注職工健康安全,提高整體素質,增強環境安全意識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科技領先
面對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不斷提高效率和效益,不僅要引入先進的管理模式,還必須實現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通過完善HSE管理體系,
持續改進,優化過程,改進工藝,降低安全風險,預防污染。
遵章守法
企業必須依法管理,守法經營。一是執行通用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二是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適用的法律法規;三是執行按照“三個標準”要求結合實際制定的內部法規—管理體系文件。全體員工的行為必須符合管理體系文件規定。
造福社會
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要實現對社會和對職工的承諾,建立環境和職業安全管理體系,保持其有效性和適應性,把施工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控制在有關標準以內;廢棄物排放規范處置,防止造成環境污染。關愛健康,珍惜生命,杜絕人員傷亡事故和重大機械設備事故、重大火災事故,減少一般事故。
5.3.4管理方針以滿足法律法規和持續改進的要求為目的,以承諾對象滿意為目標,質量的承諾對象是顧客,環境的承諾對象是相關方,職業健康安全的承諾對象是員工。
5.3.5定期評審管理方針,以保證其充分性、有效性和持續適宜性。
5.3.6形成文件,確保在公司內部各個層次得到溝通,使全體員工都能理解和執行。
5.3.7管理方針通過各種途徑向顧客及相關方進行傳遞,以便于公眾了解和監督公司的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行為。
5.4策劃
5.4.1管理目標
總經理主持、管理者代表組織,公司領導以及各部門負責人參與組織制定管理目標,管理目標應符合本公司特點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有效控制產品質量、控制重要環境因素、控制重大危險源,對提高公司的整體業績起到激勵作用。各相關職能和層次將目標進行分解,形成目標責任制。
各級管理目標不論定性還是定量,都應是可測量的,都能進行檢查、評價,并成為全體員工共同的奮斗目標。
管理目標詳見0.3要素
5.4.2 管理體系策劃
為確保目標的實現,公司管理層要保證對實現目標所需的資源進行識別,并對管理體系進行策劃。
5.4.2.1 策劃應包括以下內容
a)對實現目標所需的管理活動分層次地加以識別并作出明確規定和控制要求。
b)確定為實現目標全部過程所需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和工作環境;
c)提出對已確定的管理體系過程進行持續改進的要求和措施:
d)根據內外部條件的變化,需要對管理體系更改時,應進行策劃,以保持管理體系的完整性和正常運行。
e)對公司范圍內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進行識別、評價,制定工程項目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明確方案實施的職責和權限要求,規定實現目標和指標的方法和時間表及評審和修訂的要求。
5.4.2.2 環境因素和危險源控制
a)生產副總經理負責審批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危險源;
b)項目管理中心負責組織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登記、評價工作,以確認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危險源,并及時更新;
c)識別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范圍必須覆蓋公司所有活動、產品或服務的各個方面;
d)識別環境因素和危險源應考慮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及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
e)識別環境因素要考慮:對水體的排放、對大氣的排放、噪聲的排放、固體廢棄物的處置、能源、資源的使用和土地的污染、地方性的環境問題等;
f)識別危險源要考慮:物體打擊、高處墜落、觸電、坍塌、車輛傷害、機械傷害、爆炸傷害、火災、食物中毒、化學品中毒、化學品窒息、其他;
g)評價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風險時應考慮影響的規模、范圍、發生頻次、社會關注程度、法律法規的符合性及資源消耗等。
5.4.2.3 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為確保公司及時獲得最新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辦公室負責建立并保持《法律法規文件管理程序》。
a)辦公室負責獲取、確認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b)各部門收集的國家或地方的法規及要求應及時傳遞到辦公室,辦公室確認與本公司相關的質量、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建立適用的《主要法律法規及其他規程清單》:
c)關注國家、地區立法機構的最新動態,及時跟蹤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變化,對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及其他規程清單進行動態管理。
5.4.2.4 策劃輸出應形成文件,并得到審批。策劃輸出的文件如下:
a)管理手冊
b)程序文件
c)管理制度
d)施工組織設計/質量計劃
e)專項技術文件
f)工程項目環境管理方案
g)工程項目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5.5 職責、權限與溝通
5.5.1 職責和權限
公司根據管理體系運行需要設置職能部門(詳見附錄A
管理體系組織機構圖),明確了各職能部門的管理職責、權限關系,公司分管領導負責定期組織檢查考核。公司各職能部門和有關管理、執行、驗證人員的管理職責、權限具體規定,公司應以文件形式下發各單位執行。
a. 總經理
——領導公司全面管理工作,對公司管理體系運行負領導責任;
——對公司管理體系主持決策,領導制訂管理方針、目標,批準管理手冊,領導建立和完善管理體系,確保其有效運行;
——主持管理評審,確定持續改進的目標,保證管理體系符合“標準”的要求;
——確保產品、服務和工程項目要求,能滿足顧客需要;
——確保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要求,能滿足相關方和員工的要求;
——授權管理者代表和公司貫標辦行使管理體系運行的組織、協調、檢查、考核等職權;
——負責主持對各部門、單位負責人的工作質量的檢查、考核、獎懲。
b. 公司管理層各分管領導、各部門、單位負責人
——分管審批重大質量事故、重大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不符合、事故事件的處理,決定考核、獎懲,組織審批公司管理體系的改進措施;
——理解并組織貫徹管理方針、目標;
——熟悉本部門的職責、權限和相關的管理體系文件;
——熟悉本部門與相關部門的工作接口;
——明確對下屬的工作要求,組織制訂內部各類人員的崗位職責;
——掌握本部門的工作情況;
——各單位負責人要組織制訂本單位的管理規范并監督實施;
各部門、各單位(項目部)的具體職責、權限見公司有關管理文件的規定要求。
c. 重要崗位的工作人員
指從事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人員、其他驗證、監控關鍵崗位人員(包括特殊工作人員)。
——熟悉管理方針、目標;
——熟悉本崗位職責;
——熟悉本工作依據的程序文件、標準規范、管理規定;
——經培訓達到規定能力(資格)要求;
——做好工作所需的記錄。
d . 其他工作人員、操作人員
——了解管理方針、目標;
——熟悉本崗位職責;
——清楚本崗位所依據的文件、標準規范、操作規程、管理規定;
——經培訓達到規定能力(資格)要求;
——做好工作所需的記錄。
5.5.2 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一名在公司級領導層產生,由總經理任命,其職責和權限如下:
a)負責管理手冊審核和程序文件審批;
b)協助總經理貫徹實施管理方針和目標,領導對全體員工進行質量、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意識和能力的培訓工作;
c)確保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得到建立、實施和保持;
d)負責領導和策劃內部審核,審批審核計劃,任命審核組長。
e)向總經理和管理評審會議報告管理體系的業績和任何改進的需求:
f)確保在整個公司內部提高員工的顧客意識、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意識的教育;
g)負責與管理體系有關事宜的外部聯絡。
5.5.3 內部信息溝通
信息暢通是管理體系有效性的重要標志之一。
a)總經理確保在公司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內部溝通渠道,組織開展內部溝通,使相關信息在公司各職能部門和人員之間,及時、準確、全面地得到應有的溝通。
b)公司的管理方針、目標與指標及管理體系的有關要求,通過生產調度會、質量工作會議、文件、內部刊物、簡報和通報、工作匯報、宣傳板報、電子文檔、聲像制品、互聯網、各種報表等進行有效傳遞。
c)各部門收到的有關質量、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信息,應及時傳遞到貫標辦,由貫標辦整理登記并傳遞到相關部門。
d)管理體系運行中產生的信息由其產生部門及時傳遞到有關單位和個人,重大質量、環境和傷亡事故、事件應在當天上報主管領導。
5.6 管理評審
5.6.1總經理主持、管理者代表組織按策劃的時間間隔召開管理評審會,對管理體系的運作情況進行評審,以確保管理體系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驗證管理方針和目標是否得到了滿足。一般情況下,管理評審會每年年底召開一次,間隔不超過12個月。當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或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明顯不適應時,連續發生重大質量事故、安全事故或造成環境重大污染以及相關方投訴時,可增加評審次數。
5.6.2 評審的信息輸入
a)管理體系審核的結果,包括內審和外審;
b)方針、目標、指標及方案完成情況和重大環境因素、重大危險因素的控制情況;
c)公司業績及顧客滿意程度的測量結果;
d)相關法律、法規的符合性及產品的符合性信息;
e)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和效果;
f)以往管理評審所確定的措施落實情況及改進活動的結果;
g)可能影響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變化因素,并提出改進的建議;
h)顧客、員工及相關方投訴、抱怨和關心的熱點問題。
上述信息數據應獲得并得到證實,分析確定改進方向,將輸入轉化為輸出。
5.6.3 評審輸出
管理評審報告作為評審輸出的形式,目的是使管理體系不斷改進和提高。評審報告包括如下內容:
a)管理體系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措施(如方針和目標的調整、管理方案的完善等);
b)顧客、員工及相關方對工程質量等產品要求和環境、職業健康管理的改進措施;
c)根據內外部的變化,考慮自身資源的適宜性和確定未來的資源需求;
d)相關法律法規及其要求的符合性;
e)實施改進的責任部門應監控改進過程,做好記錄作為下次管理評審的輸入。
5.6.4 評審后的處置
a)評審后貫標辦根據評審會議記錄,編制管理評審報告,經管理者代表審核、總經理批準后下發相關部門;
b)管理評審所提出的改進措施,由主管職能部門負責監督責任部門落實,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時,責任部門應重新制定改進措施,直至達到預期效果為止。
c)管理評審的有關記錄由貫標辦予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