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醫(yī)生,孩子快2歲了,平時一直感覺挺活潑的。但是今年過年,家里來的人多了點(diǎn),教他叫人怎么都不肯開口,還直往我身后躲。有時候親戚朋友想抱抱他,不僅抗拒,有時候甚至大哭大鬧,搞得我們都很尷尬,以前被陌生人抱都不會這樣。孩子這樣,我們都很著急,試了很多方法都沒用,有時候想想還挺丟臉的。請問這是什么原因呢? 我們該怎么做?
其實(shí),“孩子在特別小的時候很活潑,誰抱都行,長大一點(diǎn)后,突然不讓人抱了,甚至有人逗逗他,他還會躲”,是非常正常的成長過程。
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是無法分辨出陌生人和熟人的,只有到他的心理水平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才會表現(xiàn)出對陌生人的抗拒、躲避等。
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來看,這其實(shí)可以說是一個大的進(jìn)步。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做出正向的引導(dǎo),幫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首先,家長要放松心態(tài),甚至可以這樣換位思考:你的熟人,并不是孩子的熟人。過年時熟人之間的串門,對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面對的也大多是陌生人,他自然會緊張害怕。
我們家長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孩子怕生、緊張,可家長堅(jiān)持要推孩子叫人,越這樣孩子越緊張。導(dǎo)致最后孩子哭鬧不歡而散。
其次,我們在引導(dǎo)孩子在陌生情境下與其他人接觸時,一定不要操之過急,可以采取以下3步引導(dǎo):
1.在遇到不熟悉的情境或者環(huán)境時,家長要抱著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不僅是身體上的接觸,還要用目光和溫和的語言與孩子交流。但這里要注意,家長自己的情緒也盡量保持平和。直到孩子的情緒放松下來,就說明他對環(huán)境不緊張了。
2.家長做出交流的示范和榜樣。
如果孩子仍然不愿意叫人,家長不要著急。可以先放下孩子,跟孩子玩一會。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最好也為孩子做好示范,比如和對方隨意聊聊天、說說話,但不要強(qiáng)迫孩子打招呼。
3.當(dāng)孩子完全放松或開始有交流的欲望時,再鼓勵孩子去叫人、交流。
其實(shí),我們在面對孩子膽小怕生的情況時,最應(yīng)該做的,是放下“面子”心態(tài),站在客觀角度去分析孩子怕生的原因。
面對陌生情境和陌生人,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jìn),不要強(qiáng)迫也不要心急,只有自己做好表率、保持輕松,才能讓孩子在舒適、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下,改善怕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