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樓外朦朧的煙雨遮蔽住樓下寂寞的小路,迷離的楊柳深處,一個淡淡的身影正揮手召喚著我。西風夜雨驚醒了淺夢的人,窗外稀疏的雨點正低低地敲打窗欞,鴻雁飛遠,寒砧上的搗衣聲幽怨的傳入雙耳,觸痛心扉。借酒澆愁,卻發現酒醒夢盡時重重思念仍讓人窒息。
作者: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于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后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后更名為《飲水詞》,后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賞析:此篇寫秋夜愁思。上片由夢境起,前二句寫夢中情景,后三句寫西風夜雨驚斷了夢魂。下片寫夜深不寐,雁掠東檐,砧杵聲聲,更令人增愁添恨,其孤苦無告之傷情無由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