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69年,東晉102年,南朝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后來,明初定都于此,一世而終,僅僅50余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維持了9年。 ”
南京城是不是好地方?毫無疑問,肯定是。萬里長江從雪山走來,浩浩蕩蕩,經過湖口便來到了下游。
這段從西南向東北流淌,等到進入南京境內時,急轉向東,所以說長江在此地改變了流向,這使它成為距離中原最近的江南城市。本身的交通也非常便利,向東是長江三角洲,南宋以后的經濟重心。
向北則是平坦的華北平原,向西則可達荊襄,大運河開通以后,前往北方更加方便。地勢也好,三面環山,腹有流水。
于南京的風水,當年蜀國軍師諸葛亮順江而下時,看到金陵古城,不禁失聲驚叫:“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東晉大臣王導也曾說:“建康,古之金陵。”
然而,十分奇怪的是,這座王氣旺盛的古城,定都于此的六個王朝,卻都短命,
東吳69年,東晉102年,南朝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后來,明初定都于此,一世而終,僅僅50余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維持了9年。
相傳是秦始皇斬斷地脈,斷了龍氣。這是怎么一回事呢?秦始皇鎮壓南京的王氣,總共有三個辦法,就是鑿山、讓河道改流和易名。
鑿山
相傳,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之后,一日在皇宮之中,見到南方一帶“氣色斗牛、光怪燭天”,意思是說南方有一道紫氣直射玉皇大帝所在的北斗星方向,光芒怪異,如點燃了蠟燭,把天際都照亮了。
而當時秦始皇的身邊的一位術士,卻告訴秦始皇,這是一股皇氣,可能還擁有寶劍,如果任憑這地方的皇氣凝聚,未來二十年必然會出一位天子,推翻秦王朝。秦始皇聽到了這個消息,哪里還能無動于衷,于是,為了穩固自家的江山,秦始皇便命令那術士想一個辦法,將那地方的皇氣給卸掉。”當那位術士找到皇氣出現的地方,才發現那里是一座大山,這可讓他有些犯難了,要知道,那時候古人的生產力低下,設備也不行,而這皇氣深埋大山底下,不可能把整座山都給破壞掉吧。最后,這術士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派人在南京四處散播一則消息,說在那座大山之中,藏有一批黃金,而且官府決定,誰挖到這批黃金,那這黃金就歸誰。
,以黃金為幌子,騙南京附近的村民來挖山,當時老百姓聽了這消息之后,發財心切,紛紛扛著鋤頭,托兒帶口的全家上陣,圍著大山到處亂挖,關于這件事情,后來的文人曾用這么一句話來形容:
“人皆有求金于山之心。則皆不愛其鑿山之力,求不獲則鑿不已,不待驅而從之。”“這句話很貼切的說明了當時人們的心里,可以說整個南京城的人,不管老少病幼,都紛紛抱著求財的心里,上陣鑿山,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那大山就被挖掉了一半。”為何這些百姓會相信官府的話呢?因為當時那位術士找秦始皇寫下了一塊石碑,立在了那大山腳下,要知道,在古代,皇帝是最高的存在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嘛。君無戲言,
既然是皇帝說的話,那肯定就不會有假。為此,南京城的百姓對大山里有黃金。是深信不疑。秦始皇寫了個石碑,那碑名為埋金碑,上面有24字:“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獲得,富了一國。
直至百姓把山挖空。讓皇氣全部散泄掉。
改河
秦淮河原名“藏龍浦”,是南京城附近一條極其重要的內陸河道,同時也是一條有節氣的河道,秦淮河的源頭有兩處,東出句容茅山,西出溧水東廬山。
傳說這秦淮河本來是不流經南京城內。秦始皇一聽到秦淮河的前身名字就臉色大變,藏龍浦、藏龍浦,這藏的不就是真龍天子嗎?”于是命人將方山附近的長攏挖斷,讓河流流經南京城內,以此來沖掉南京城的王氣。而秦淮河也因為這次改流事件,被冠以秦氏,名為秦淮河,意思是說,這河流是秦家的河流,其他的王氣都會被秦淮河給沖走。
易名
第一件是“在秦始皇東游之后,把當時的金陵改名成了秣陵,秣陵這地名有什么含義呢?這對南京人來說,是一個不算光彩的詞,這就是秦始皇的第三招,
易名糟蹋、侮辱,以降低南京的氣運。”“在古代,有一個詞叫秣馬厲兵,意思是打戰前喂飽馬匹,磨快兵器。“秣陵”的“秣”意思是牲口的飼料,陵是山陵的意思,把南京當成一個養馬的地方。
第二件是歷史上有名的平蕩耕墾事件,這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剿滅南陳之后,下的一個詔令。將當時的南陳的都城建康里的宮殿、樓宇,還有繁華的街道全部給夷為平地,
用來開墾。成為了一片菜地。在毀掉了南京之后,楊堅又廢建康,恢復了秦始皇侮辱南京的名字“秣陵”,堂堂一國之都城,成了菜地和養馬的地方。不得不說,楊堅比秦始皇還要狠。”
然而在玄學界里面流傳真正的原因是:“南京東有紫金山龍蟠,西有石頭山虎踞,南有秦淮河,北有玄武湖。剛好湊足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相。就一城小格局來說。
南京是歷代堪輿家眼中王氣所鐘地福地。但放在中國版圖來看。卻是九宮八卦中地死門。”故而定都南京的王朝都是短命王朝。
玄學秘密:為什么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