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并背誦.
2. 了解詩句的意思,體味詩句所描繪的意境,感受詩人內心的安定和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3. 用文字描繪"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情景.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并背誦.
教學難點:
了解詩句的意思,體味詩句所描繪的意境,感受詩人內心的安定和對大自然的 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 音頻導入,激發興趣
1上課前,我們先一起來聽一首歌曲(播放音樂)
2.音樂聽完了,好聽嗎?聽完你有什么感受?(每次聽這段音樂,老師就覺得像在品一杯茉莉清茶,讓人回味無窮,讓人浮想聯翩,讓人一下子就沉醉其中).
3.今天,我們要學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就像剛才的音樂一樣清新雅致恬靜——板書《鳥鳴澗》齊讀課題。
4,“澗”這個字他的偏旁和水有關,我們可以推想“澗”和水有關,那么,水在哪里呢?水在兩山之間,所以,澗就是指夾在兩山之間的流水。這流水是涓涓細流還是洶涌波濤(涓涓細流)那應該怎么讀題目?誰來試試?一起讀一遍。
二.出讀詩文,整體感知
(1)介紹王維
(2)聽音頻朗誦(聽準字音和每句的停頓)
(3)鳥鳴澗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地方,王維在這看見了什么?請大家到詩中去讀一讀,注意,仔仔細細地讀4遍,前兩遍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爭取讀的字正腔圓,后兩遍讀的時候爭取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
1學生自讀(屏顯整首詩)2指名讀3齊讀
(4)這首詩你們都讀正確了,讀通順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了這幾遍,你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什么季節什么時候的景色?指名回答并說依據(春夜板書)
(5)那么詩人王維在春夜看到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到詩中找一找并把它圈出來,四行都找完了再舉手(指名回答花山月板書)
(6)的確,詩人在詩中寫花落、山空、月出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點?請你到詩中把這個合適的字找出來然后小組交流.(找小組匯報)(靜板書)
三.感知詩意,體味清幽
(1)第一行人閑桂花落
同學們都很會讀書,讀出了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個靜靜的夜晚,就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桂花輕輕柔柔地飄落(屏顯人閑桂花落)同學們看過桂花嗎?長什么昂子?(小小的細細地)細細的桂花落在地上聲音響嗎?(聲音小到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包括老師可能都聽不見)但是王維卻在那個夜晚聽到了,這桂花落地的聲音告訴我們什么?如果寫我們的教室靜怎么形容?(生自由回答)是呀,王維身處沒有戰亂、安定統一的盛唐時期,而他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悠閑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說自己是一閑人。現在就讓我們用朗讀把桂花落地輕柔舒緩展現出來吧!(指名讀然后女生齊讀)
(2)第二行夜靜春山空
1聽著這桂花落地地簌簌聲,王維才覺得夜是多么靜啊!真是——夜靜春山空(屏顯)同學們,鳥鳴澗這里風景如畫,白天游人絡繹不絕,動物們熱鬧非凡,到了夜晚,游人散去,動物們睡了,山林也寂靜下來了,如果你此時就站在鳥鳴澗的山中,你會用什么詞語來形容?(空曠、空蕩蕩......)
2靜的詩人覺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沒有,空蕩蕩的!能把這種空蕩蕩的畫面讀出來嗎?(指名讀男生齊讀)
3讀的真好,那寂靜的春山仿佛就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把這個“靜”子留在心中,讀好這句詩。(全班齊讀一整句)
(3)第三行四行:月初驚人鳥,時鳴春澗中
1在讀月初驚人鳥中,月是從哪出來的?(云)怎樣的云?(薄薄幾片的云)一輪明月從云層中鉆出來,驚醒了鳥,以為天亮了,睜開朦朧的睡眼,啾啾的叫著。“時鳴”是怎樣叫?是偶爾叫還是一直叫?(指名回答——偶爾)
2不是夜靜嗎?怎么會寫鳥鳴聲?想一想小組交流交流,然后小組匯報(對,就是一種反襯手法,以動襯靜表達鳥鳴山更幽。)
3我想鳥兒此時一定用它動聽的叫聲贊嘆,現在就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詩。(指名讀然后全班齊讀)
4全班齊讀整首詩
5誰能說說作者想表達什么感情?(對詩中景色贊美和向往之情)
(4)朗讀并背誦整首詩
1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讀的時候把自己當做王維,想象那桂花輕輕柔柔落地的情景。(讀的真好,你們個個是王維)
2讓我們把這首詩永遠留在心中,接下來試著背一背吧。(自己練習,指明背,齊備)
四 拓展延伸
1課下同學們搜集了寫景的詩,誰來展示一下?
2老師也收集了一首——《山居秋暝》(屏顯)師生一起說一說讀一讀
五 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2王維用“靜”來表達歌頌了“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那么請你用自己的話寫一寫這幅畫面。
3找同學讀一讀
六 課堂作業
1默寫古詩
2沒寫完小練筆的寫完。
板書
鳥 鳴 澗
花
山 靜 春夜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