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馮玉軍:關于明確宗教財產所有權歸屬的幾點建議
2016年02月19日 07:43
來源:中國民族報 作者:馮玉軍
37人參與 2評論
核心提示:加強宗教財產的法律保護是推進宗教事務法制化的關鍵環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律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軍在《當前我國宗教財產政策法律保護的現實問題及對策建議》一文中指出,我國當前的宗教財產政策法律保護存在宗教財產所有權缺乏民法上的明確規定,欠缺穩定性和可操作性;宗教財產權歸屬主體不統一、不協調;一些地方、企業和個人借教斂財、以教牟利,致使寺廟宮觀“被承包”、“被上市”;宗教財產的管理和使用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等現象,針對這些問題,馮教授提出了確立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的宗教財產區分所有權,依法保護私人對宗教財產的所有權等對策。因為篇幅關系,鳳凰佛教《佛教觀察家》欄目今日刊登全文第二部分:
加強宗教財產的法律保護是推進宗教事務法制化的關鍵環節(圖片來源:資料圖)
二、對策建議
確定宗教財產所有權的主體及其歸屬,必須符合宗教教義的要求,尊重信教群眾的意愿,尊重標的物的歷史傳統歸屬,同時不能違反現行法律體系,應與黨的宗教政策和國家的憲政政策、立法體例相適應。
1、確立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的宗教財產區分所有權。
《宗教事務條例》第五章“宗教財產”通篇以“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為主體,規定其擁有對宗教財產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這表明我國最高行政機關認可的宗教組織形態,即宗教財產所有權主體是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從民事法律主體的性質角度看,宗教團體是各種宗教協會、宗教組織等以人的集合為主要特征的法人,屬于社團法人性質;宗教活動場所是寺院、宮觀、教堂等以財產的集合為主要特征的法人,屬于財團法人性質。
從法律制定與實施的實際情況看,現行立法對宗教社團法人的財產所有權保護相對完備。目前各宗教協會即宗教社團法人的財產主要表現為社團成員的捐助形成的活動經費,其財產的歸屬和利用主要依照其內部章程的規定來運作,法律對其調整也主要是依照社會團體法人的有關規定進行。需要明確的是,寺廟堂觀位處宗教活動的前沿,是與信眾距離最近、關系最密切的宗教活動場所,它所掌握的財產多寡直接影響著宗教活動的開展,這些宗教財產不僅有宗教不動產,如寺廟、宮觀、教堂和其他建筑物、構筑物,還包括許多宗教動產,如佛像、法器、經卷、牲畜、宗教自營收入、所受捐贈、知識產權等。只有明確規定寺廟堂觀管領相應的宗教財產,才能使寺廟堂觀具有獨立的主體性和責任感,不再糾纏于與世俗社會、與宗教“大團體”之間的財產糾紛,而集中精力于宗教屬靈活動,保證宗教自身的純潔性和自足性。實踐中,像少林寺、白馬寺、白云觀等著名佛道場所以及伊斯蘭教清真寺、天主教堂等均可以按照這種模式,獲得財團法人所有權,獨立核算、自主管理。
2、依法保護國家(或集體)對宗教財產的所有權。
根據現行立法,國家或集體在一定條件下對宗教財產享有所有權。我國憲法規定:“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宗教建筑、宗教活動場所依附的土地雖然是宗教財產,但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僅享有使用權,無所有權,其最終所有權歸于國家。對此,學界并無爭議,這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所決定的。
除土地之外,被認定的歷史文物和被國家征收的宗教財產也為國家所有。《物權法》第51條規定“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文物,屬于國家所有。”《文物保護法》第5條規定:“中國境內遺存的一切文物,屬于國家所有”。所以,“石窟寺、寺廟、宮觀等宗教不動產,以及各宗教使用的法物、器皿、經籍文獻等宗教動產,只要被認定為歷史文物或者被國家征集、購買、無償征收的或者國家機關和國有單位收藏、保管的,原則上均屬于國家所有。”因此,國家必須通過法律劃定宗教文物范圍,明確其所有權歸屬,防止行政機關肆意將宗教建筑物或其他動產以保護文物之虛假借口,通過強制力而剝奪、侵占之。
《文物保護法》第一條規定了國家保護文物的宗旨是“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而不是以此獲取經濟利益,因此利用寺廟宮觀的文物特殊性而獲得門票的收入不應歸屬于旅游部門、文物部門或其他行政機關,而應由占有該文物的宗教團體收益,因為宗教團體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合法的享有所占有財產的收益。同時相關部門應當切實履行修繕、維護文物等保護義務。
確定國家對宗教財產的所有權邊界,其實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對宗教財產的所有權而設置的“防火墻”。國家對于宗教財產的所有權主要來自于國家經濟體制與國家根本利益維護的需要,而非宗教財產本身的性質決定。
我們承認國家對宗教財產的所有權,目的就在于防范假借國家名義對宗教財產進行強制性的征收、征用的行為。實踐中,一些宗教建筑和宗教活動場所因城市建設、舊城改造拆遷、商業化利用等,出現了不少糾紛,嚴重者還釀成群體性聚集事件。對此,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建設部出臺的《關于城市建設中拆遷教堂、寺廟等房屋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國宗發[1993]21號),對妥善處理宗教活動場所的拆遷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處理意見,各級政府應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法規、政策予以執行。對教堂、寺廟等房屋,除因城市整體規劃或連片開發必須拆遷外,一般應盡量避免拆遷。必須拆遷時,應征詢當地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意見,并與產權當事人協商,合理補償。在安置工作中,充分考慮到便利信教群眾過宗教生活的需要。如屬文物古跡的,按國家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處理。
3、依法保護私人對宗教財產的所有權。
新中國成立前,有錢人家出資修建寺廟、佛堂等以方便本家開展宗教活動的情況較為普遍。土改時,針對這一事實,國家執行的政策是“如確系私人出資修建或購置的小廟,仍可歸私人所有。”改革開放之后,這項政策也相應得到恢復,即規定“帶家廟性質的小尼庵”、“確系私人出資修建或購買的小廟”,仍屬私人所有。由此可見,國家依法承認私人對其家里所配有的法物、法器、自己購買或修建的宗教建筑等享有所有權。
4、加強宗教行政部門和宗教協會管理職能,堅決制止亂建寺觀和各種借教斂財行為。
根據2012年國家宗教事務局等十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寺觀應在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行政管理下,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下,由佛、道教界按民主管理的原則負責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插手其內部宗教事務。嚴禁黨政部門參與或縱容、支持企業和個人投資經營或承包經營寺觀,不得將宗教活動場所作為企業資產上市。堅決糾正寺觀“被承包”現象,并限期整改,將依法應由寺觀管理的事務交由寺觀管理,整改不到位的,撤銷其宗教活動場所登記,不得從事宗教活動。
《意見》同時指出,除經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外,其他場所一律不得組織、舉行宗教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性捐獻。對非宗教活動場所設立功德箱、接受宗教性捐獻、開展宗教活動等借教斂財行為,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要會同公安、文化、工商、旅游等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堅決予以查處,并視情予以通報;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做到上述要求,首先要嚴格執法,堅決按《宗教事務條例》和《意見》的規定辦,厘清中央有關宗教方針要求,明確政策界限,強調依法依規管理,對涉及寺觀的管理行為不越界、不越位。其次,要在寺廟建設和教產歸屬上,破除“誰投資、誰受益”的錯誤思想觀念。再次,充分發揮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和佛、道教協會監督管理宗教事務的積極性,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指導、監督下,由佛、道教界按民主管理的原則負責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插手其內部宗教事務。最后,加強宗教財產及其管理的多部門協調共管,明確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央統戰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旅游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文物局等10個部門各自的管理職責、任務分工、執法措施,依法維護宗教財產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秩序。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對于現代國家來說,管理宗教、處理宗教問題的方式始終不應該違背法律的規定、偏離法治的軌道。對宗教財產進行法律保護是必要和必須的,這不僅僅是宗教活動順利開展和宗教財產合理利用的要求,更是我國宗教法治發展的要求和必然。
[責任編輯:閆秀勇 PFO004]
標簽:中國佛教 中國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確宗教財產權屬 促進宗教健康發展的建議
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談拆遷宗教房產
宗教事務條例(國務院令第686號)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馬明博|陜西終南山三面觀音造像何去何從?
昨日起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實施,以下幾條必須@你知道!
如是秋如實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旅游| 永泰县| 峨眉山市| 淄博市| 景泰县| 应城市| 南华县| 曲阜市| 台湾省| 霞浦县| 长寿区| 中方县| 安义县| 察雅县| 五原县| 梨树县| 南漳县| 绿春县| 河西区| 嘉兴市| 利津县| 太和县| 宝应县| 安福县| 莱芜市| 封开县| 临朐县| 常州市| 大港区| 博湖县| 兖州市| 海伦市| 葫芦岛市| 芜湖县| 讷河市| 娱乐| 澳门| 乾安县| 景德镇市| 安岳县|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