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劉海清:本文是朱云龍老師對李老師電影課《四等》思路的指點,我們可以從里面看到朱老師清晰的思路,也可以學到在電影實際教學中該怎樣引導孩子的經驗。我附在后面,幫助大家理解電影教學的思路。
電影的主題是否合適
李老師的電影課《四等》的引導思路
主題:通過影片,讓孩子找到內在動力。
第一個問題,李老師問朱老師,對于這個電影,來講這個主題合適嗎?
朱老師:這個電影,它不是一個正向的,它是一個反向的,讓人反思的,你怎么讓孩子去找內動力?這個俊浩他最后沒放棄游泳,是因為他期待,如果我得了第一名,媽媽就會開心,他就可以自由自在的游泳。
他內心中還是想自由自在的游,但是外面的壓力太大,他也沒辦法。他幻想,我得了第一名后,媽媽就會放過我,我就可以自由自在游泳了。影片到這里就結束了,但這是一個很悲涼的現實。他得了第一名后會永無止境,得了這個大賽的第一名,他媽媽還要讓他得下一個大賽的第一名,說不定還要拿奧運會的第一名,他是永遠不可能掙脫他媽媽、周圍人對他的要求。所以,根本無法實現最終的自由自在,因為他媽媽不是得一個第一就了事的人。
你認同嗎?如果認同,你準備怎么講?
朱老師:咱不要談電影的具體情節對還是錯,咱們談電影課怎么上?談電影情節對還是錯,是內動力還是外動力沒有太大意義。
如何把孩子引導電影主題?
電影課到底該怎么上?如果是你,這個電影整個給人一種現實很無奈。你準備怎么樣把孩子引到內在動力上?你準備設置什么問題?影片與內在動力相反,你準備怎么講?沒說不能講。
李老師:通過金光秀和俊浩倆人的被打,分析金光秀不是真的喜歡游泳,他被打后放棄游泳,再沒回去訓練,說明他不是真的喜歡游泳,而是迫于生計。而俊浩是真心喜歡游泳,被打后毅然游泳,說明是有內在動力。
朱老師:但是你的引導,孩子們可能接受不了。因為,先不說第一金光秀被打。先說俊浩被打,孩子們看到最后,他被打后,當他爸爸說咱換個教練,他很愿意,就是和你的結論不符。你的結論是打他,他也不放棄,可是后來他放棄了。影片中有放棄的一段,你怎么給孩子們解釋?如果孩子們看完,發現你講的給事實不符怎么辦?
老師:后來他不是又去了嗎?
朱老師:好,后來又去是為了什么?難道是內在動力嗎?不是。是內心覺得,如果想自由自在游泳,必須拿第一名,才回去訓練。所以你的引導不能達到目的。
再說金光秀:如果按你說的是迫于生計游泳的話,他很有才華,記憶力很好,光靠跟人賭博就能生活了。但是人家離開國家隊后,自己還是去訓練,還想著打電話,看看能不能把那個教練搞掉再回去,就說明他也是喜歡游泳的。而且后面,他可以干點別的,來生活,但他還是不放棄,不干游泳這一行,就當教練。
那怕過的很落魄,也舍不得丟下,就說明他離不開游泳這一行,他對游泳放不下,很掛念。他如果真是因為生計,像第一名為得到耳機那樣,那他離開游泳就去想別的辦法得到耳機好了。但是金光秀一直在游泳圈,混成那個樣子了,還是舍不得離開,也不想離開。他如果真是沒有別的本事的話,就算了。但影片回憶部分給我們展示了他是有其他本事的,長的很帥,記憶力好,還會賭博,如果是為了生計的話,他是有別的選擇的。
他的生活非常困窘,他明明有別的方式去混,但他不愿意,愿意這樣子自暴自棄,為什么?
很可能因為,之前游泳被打擊了,因為那件事徹底自暴自棄了,是吧?那為什么這個事件對他打擊那么大?因為他喜歡,這也是一種解釋。
他本身是不守常規,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并不是那種死訓練,死讀書的書呆子。他能夠不斷打破規則,這種人有社會生存基礎。換句話說,他有能力,但他不去,更有一種可能性是這件事困住他了,游泳困住他了,因為他在乎。他要不在乎的東西,其實困不住他!也可能他不服氣,想訓練個學生出來(有人說電影中如何如何,朱老師提醒我們,討論電影情節有用嗎?對我們沒有任何幫助。)
關鍵是你怎么引導孩子實現你的目標,要回到主題上。
你現在的方式是無法讓孩子發現內在動力的,因為電影傳遞的都是外在壓力。如果你還想這樣講,怎么達到你的目的?
大家可以替他想想辦法。(省略)
朱老師:你想,你要按內在動力來講,你首先要明確,這兩個人有沒有內在動力?坦白的講他們倆都有內在動力(金光秀和俊浩)
(1)讓小孩子明白,這兩個人都是有內在動力的,他們都喜歡游泳。或者說,別人就算不管他,他也會游泳。
(2)讓孩子們明白,我們就算有內在動力,但我們有惰性,我們可能面對困難會逃避。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自己的惰性。
(3)接著探討,他們有內在動力,但他們也遇到了困難。面對困難,他們的教練是怎么處理的,你認為他們的教練處理的方法,認不認同?如果不認同你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然后,最終引導,我有學習愿望,同時呢,面對困難,我應該怎樣讓老師來幫助我克服我的惰性。
教練打合不合適?孩子們會說不合適,大了,有人會說它沒有規則意識等等。那咱們怎么辦?小時候就打,就要克服這種惰性。
俊浩被教練打,看為什么打,給孩子分析下:
因為,這個教練對之前他的教練打他很在意,他很后悔離開了游泳隊。因為他常說“因為你錯了才打你”,他對被打很在意,他后悔沒早點打他。所以這個東西是他心里掛礙的東西。他不懂教育,沒有別的方法,只會把自己的經歷給別人,以為應該打。但他不知道,他金光秀和這個小孩子是兩種人,心態不同,年齡不同,游泳目的也不同,不能隨便打。像他這種,我們怎么辦呢?
設計一種思路,引到你的教學上來。所有的思路都引到你的主題上(通過外在手段,怎樣激發內動力)如果想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你還要設置很多問題,比如,什么叫內動力?等等。
我這樣引,是想讓孩子知道:內動力很重要,我也喜歡。平時我也會遇到困難,也希望有人來幫我度過困難,不能像金光秀一樣半途而廢。
(2)這兩個教練都不好,那怎么樣才能既幫助了他,又讓他很舒服呢?老師引導一下。你看,這樣子咱們日常學習過程中,如果孩子遇到困難退縮,你就可以說,你看你遇到困難了,不是說讓老師幫助你嗎?你別逃避噢,電影課上是你自己出的主意,讓我幫助你們度過困難的,這就把教學回歸到了實踐中。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心喜歡一個東西?
第二個問題,李老師說:金光秀吸煙、喝酒、打牌不能幫助自己的職業,所以判斷他是一個喜歡吃喝玩樂的一種人,那么推出他不喜歡游泳。那現在通過您的分析,知道了金光秀是真的喜歡游泳。那我應該怎么把孩子引到內動力上來呢?
朱老師:現在你是不是接受,如果一個人喜歡游泳,那他其他時間1天24小時都要圍著游泳轉。你是這個觀念,還是另外一種觀念,這個人很喜歡游泳,但他私生活可以有很多不良嗜好,到底矛盾不矛盾?如果在你那里就是矛盾的,那就是一種講法。如果在你這兒不矛盾,那是另一種講法。
李老師:在我這里是矛盾的。
朱老師: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老師:他真喜歡游泳,把游泳當成自己的目標,那么他做的所有事情都要為他的目標服務,如果做事情有損目標,那這個目標并不是他自己的追求。
朱老師:好,我同意你的觀點。不過呢,你的觀點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情況。像金光秀,他喝酒也好,打牌也好,根本不影響他的成績,他沒有影響。
李老師:如果他不做這些,他游泳可能會更好。
朱老師:你又沒得到驗證。人家已經每次都打破韓國紀錄了,你還想讓人家怎么辦?朝著外星人努力?你是很至上,我很欣賞,但人家沒有你這樣至上。人家就打破韓國紀錄就行。對我來說,游泳就是一件小case,每次都得第一,打破紀錄。還是稍微訓練下就可以,剩下大把的時間,我沒事干,人家沒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難道因為對方沒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你就說他不喜歡游泳嗎?
你先要理清自己的一個觀念。你說的那種人也可信,他的所有的做法都在圍繞著他的精神追求,沒有不良喜好,這樣的人是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但是你不能把所有的人都想成是這種人。你可以把你的孩子都培養成這樣的人,我覺對贊同,是不是?但是社會上就是有他這種人,就是自己做得很好,很喜歡自己的專業,可能生活一塌糊涂。但是你不能因為他生活一塌糊涂,你就否定他不喜歡這個專業,我覺得這個就不太成立了。
其他老師補充:他就是喜歡吃喝玩樂,因為電影中他自己講,追爸爸要錢,打游戲,看漫畫等。
朱老師:你可以這樣理解,但是如果是為了吃喝玩樂,他應該去拼命賺錢才對。你確定游泳是他最好的掙錢方式?
就像你說的最初游泳是因為要錢,但也不能否認他后來真心喜歡游泳。因為,人最初接觸一種東西,原因很多很多。不一定都像我們的俊浩一樣,開始是為了玩。我們接觸東西的可能性有很多很多,是嗎?說不定是因為你落難了,搞了個什么東西才發現,這是我最喜歡的。所以,你不能因為,當初接觸的原因,而否定金光秀喜歡游泳,這都是我們思維當中的一些斷點。
但是,我們要真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心喜歡一樣東西,要看他能不能離得開這個東西。為什么我老說他喜歡呢?他這輩子他離不開游泳,為什么當教練,就是因為他離不開。
但是你說他喝酒、賭博,能不能離開呢?那就不見得。說不定有了電腦游戲就不賭博了。就跟我們的小俊浩一樣,他離不開游泳,遇到這么恐怖的教練,他還是離不開。所以,回到你這個問題上,你先要把自己的觀念理清楚。有時候,你的觀念理不清楚,你就很難講。
先理清:他這各種各樣的不良嗜好,是不足以否定他是真心喜歡游泳的,然后才能講。
真心喜歡但有不良嗜好,怎么辦?
一個人有很多不良嗜好,但他又喜歡游泳,你怎樣告訴孩子們給內動力結合在一起?
朱老師:這個問題很好,更能結合孩子們當前的不良習慣。如果講的話,電影應該在16年后,金光秀落魄的眼神那里停一下。
問孩子們;這個人他很喜歡游泳,他是能成為世界冠軍的人,但是現在這個樣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孩子們可能還會說,教練的原因。但是你最終要引到,他的一些生活習慣上。因為抽煙、喝酒賭博,不服從紀律導致。
但是接下來到這,你要讓孩子們繼續去思考,他的這些習慣是什么時候養成的?他怎么會成為這樣的人?然后你就繼續引導,他可能小時候父母不管,養成了不好的生活習慣。所以,你們現在可能還不知道長大該干嘛,他那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該干嘛,但是卻養成了很多很多不良習慣。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他喜歡游泳,他進了國家隊,但這些不好的習慣想改都改不掉,一直影響他,最終因為這些東西,讓教練打他,直到開除。
所以,設想如果金光秀像俊浩一樣,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父母從小培養他一些正確的生活習慣,沒有養成不良嗜好,那等他發現自己喜歡游泳時,他會很賣力訓練,業余時間干點有意義的事,也不會有一天被教練抓住打,開除他。那么你想成為那種人?成為金光秀這種?如果不想的話,我們從現在開始,是否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掉不好的習慣,為未來打基礎?
朱老師接著問,為什么你你們想不到?就是因為你們還沒有持續的思考,換句話說這個題看上去跟內動力無關,但借著內動力可以來進行行為教育。但話又說回來,別指望一個電影課,孩子就能改。電影課就是了解,真正的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用生活中的一點點事情來幫他改正。
所以,你設置的所有問題,都要從不同的側面來把這個內動力的事情說清楚。你看,你剛才的問題就是讓孩子思考,怎么讓別人幫我。這個問題就是怎么樣讓自己別干擾到自己。從不同的的角度來說這個事,直到把問題說清清楚楚。
我剛才的思路就是:我先讓你們明白,如果有這個觀念沒搞清楚,你想用不良嗜好來否定他的喜歡。這是個錯誤的觀念。
如果你這個觀念不搞清楚,你可能會認為他不是喜歡游泳,怎么辦?不好講。你先要明白,他是喜歡游泳的。接下來就思考,他的不良嗜好跟內動力到底是什么關系?其實沒什么關系,但就是因為他的不良嗜好,讓教練把他開除了。是吧?他沒有機會游泳了,那這就是一個很嚴重的惡習了。接下來就是你怎樣讓孩子自己不因為一些其他不合適的因素耽誤了自己。
接下來,我提醒大家,電影課呢,不是說是一個主課或者說是一個每周必須要上的。在我的觀念里電影課不是。電影課是一個很好的手段,利用其真實的場景把你表達不清楚的東西表達出來。所以,電影課是根據事實需要而設置的。比如,我上上個學期,只給孩子們上過兩次電影課。因為,在那個時候,我恰好需要向孩子們傳達一個觀念,而電影是個很好的手段。
有些人覺得每周要上一次,那要看你每周的時間段。比如,孩子的心理行為出現問題了,借著這個電影向孩子們傳達一些觀念,你怎么讓老師幫你改毛病?用電影課傳達一下這個觀念。孩子們有了這個理論鋪墊以后,生活中遇到具體問題再引導。所以,避免有些人誤解,電影課是一個正課似的,每周都要上一次,這個觀念需要搞清楚。電影課,是為你的目標服務的。
為什么要用這個手段?因為這個手段很現實,很直觀。如果有更直觀的那就不用電影了。如,現在有VR,如果戴上VR,現場摸擬一個場景,那就更好了。比如,小孩子談戀愛,那戴上VR,設置一個場景,讓她體會到10年之后,因為涉及兩性關系,被人騙了,那摘下眼睛之后,她就不敢談戀愛了。但是科技沒那么發展,電影是個很好的輔助手段。比自己干說好一些,是為目標服務的一種手段。
設置問題要模仿孩子們的回答
李老師:第三個問題,電影一開始媽媽很焦慮,孩子不當回事。后來轉化為,媽媽不焦慮,孩子自己去學游泳獲得第一名。想用這個講下內動力。
朱老師:這個電影中的媽媽一直很焦慮,不折騰俊浩后,就開始折騰他弟弟。你怎么說她不焦慮呢?
李老師:媽媽催促,孩子不上進。媽媽不催促了,孩子自己就想學了,還得了第一名。
朱老師:那你想給孩子傳達什么觀念呢?是不是讓孩子回家給媽媽說,媽你別管我了。
李老師:不是。
朱老師:那是什么?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自己設置問題一定要回答?一回答,你就知道自己的思維漏洞在哪里。(而且要模仿孩子們的回答),那如果孩子回答:是的,媽媽越焦慮,我們越不愿意學,你看我媽就是好焦慮。現在就告訴我媽,你再也不要焦慮了。好,媽媽不管了,他也不自己管自己了,怎么辦?因為,他可能自己本來就不想學,正好以次為理由不讓媽媽管。再長大點會說,老師你怎么還要管我呢?表現的那么焦慮的樣子,你應該也想媽媽一樣別管我,這樣我可以自由自在的好好發展了。
如果孩子這么說,你怎么辦?你設置的問題到底要干嘛?
李老師:我不知道該怎么引。(那電影課小班不上,只是中班和大班上嗎?是的,小班的話,他無法理解那么深刻。頂多是提個問題,讓他們思考下,看完電影和老師談論討論。)
朱老師:第一的話,先分析下媽媽為什么焦慮?是吧,就是讓他得第一。
接下來,分析下,媽媽這樣的焦慮,對他有沒有幫助?一起探討下。問問孩子們,大家一起討論下。
接著,那如果你是這個媽媽,你覺得應該怎么做才能對俊浩有幫助呢?平時你們父母焦慮嗎?你們跟父母的關系怎么樣?那你們覺得,讓你媽媽跟你談話的話,你覺得媽媽怎么做才能真的幫助到你們?
這樣引到,媽媽怎么做,才能真的幫助到孩子?
有的孩子說,媽媽天天批評我,他應該學些我們的課程。那老師就說,那好呀,以后可以給媽媽布置功課。那下周,你們來討論。那就順利引到內動力。
你的三個問題都很好。
(1)教練怎么辦?才能幫助自己成長。
(2)自己怎么做不障礙自己.
(3)父母怎么做能幫助自己,發揮內動力。
(那如果你說,媽媽沒有內動力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會像媽媽一樣沒有目標,就會很牽強,媽媽一直沒有該怎么辦呢?無法往下引導孩子)
所以,這個主題可以講,雖然我并不認為很好,但可以講。需要自己好好動腦子,去把每個問題深入思考。
其他有關電影的討論
1、老師跟孩子們談論電影的話,要明白談什么,怎么談,把具體思考過程理清楚,落實到位!
你不能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指指點點,媽媽應該干什么,俊浩應該干什么,這樣無法達成自己的目標。因為,你最終效果是要讓孩子們在現實生活用出來。所以講課要落實,而不是點評誰應該做什么。
2、今日學堂上電影課,是孩子14歲左右,孩子能跟老師一起探討了,就可以上。越小的孩子能聊的越少,老師只把自己的一個觀念傳達給孩子就可以。
比如,小明慧上電影課《瘋狂動物城》后,告訴媽媽,兔子的領導讓她一天開100張罰單,而兔子卻要一天開200張,說兔子很至上。說明老師引導孩子要不斷超越自己,做到最好。
一個電影傳達的價值觀非常多,對小孩子引導要有個方向,如果把每個觀念都告訴孩子,他都聽到了,也相當于沒聽到。只要一個主題,讓他知道這個電影學完了,從這學到了一個東西就可以了。所以,你在停的點上你要思考,你要慎重。
3、有位老師說想通過《四等》這個電影,給孩子們講伙伴價值的主題,問朱老師合不合適?
朱老師:你想突出伙伴價值的重要性,但這個電影中沒說他的伙伴,你不好從這兒入手。
就是我們講電影課的話,最好有確鑿的事實能用情節反映出來。你像這個,只能說他打牌賭博,但打牌賭博的那些人是不是都很熟悉,都認識,電影中沒說。電影里面只說,其中有一個人跟他認識,叫他過來一塊玩兒玩,其他人是不是熟悉不知道。而跟他認識的那個人跟他到底是什么樣的朋友沒有突出。
如果沒有電影現實的說明,只是你推測他身邊是怎樣的人,孩子們觸動可能不是很大。假如,這個電影中的情節,他的朋友都是狐朋狗友,在一起扯皮拉著他不讓他回去訓練,那我覺得還好講。但電影中我看是金光秀自己一直不想走,它沒說這些人拉著他不讓他走。。
4、有關卓越和平庸的觀念?
朱老師:必須理清思路,問問自己是不是必須做到第一才算是卓越?。這如果是你唯一的認知,就要得第一,得第一,然后就卓越了。
舉例:一種是老想得第一,得第一,最后得第一了。另一種方式就相當于,壽司之神那種,人家也沒想著得第一,人家就用心、開心的做壽司,專注于怎么改進,最后發現自己是世界第一了。所以,一種就是我就跟別人死磕,打敗所有人。另外一種就是,我就做好我自己,等我真完善了,一點缺陷也沒有了,我回頭一看,我是第一了。所以這就是俊浩和媽媽兩種人的不同。只不過俊浩還小,還不知道。那你作為老師,你得知道。
如果有孩子他特別想爭第一,就讓他爭。有的孩子不想爭,他只是做好自己,那也可以,挺好。這就是平庸和卓越實現的不同途徑。
這個問題就是觀念的不同,如果你理不清,好多觀念就會限制我們,觀念不破,你的思路就是一條!
5、關于俊浩挨打,他需不需要打?
朱老師:俊浩這樣的孩子,不需要打。他很聽話又喜歡游泳,你說做什么他愿意做,你打他干嗎?他只是不知道往哪使勁。因為他游泳的狀態就是一種喜歡的狀態。另外,不打也不是光語言引導,還要為他做事。如,告訴他該怎樣提高技術,當我喊快快時,你會揮臂速度要快。如果快不了,對不起,今天游不了,咱就在這一直練,加速加速。
他不是那種調皮的孩子,調皮的孩子才要打,金光秀這種人需要打。一定要根據孩子的特質。
還有,俊浩他其實很可憐。他喜歡游泳,他本來很天真的,他沒有錯。但周圍的人好像都覺得他錯了似的。所以,我作為一個教練,我這時候就要跟他建立起信任感。跟他站在一條線上,他就聽我的,特別聽。而這個教練就搞得和他對立起來了。俊浩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天賦,就是缺一個和他有相同認識的一個人,我只要轉變方式跟俊浩站在同一個立場上,我跟你在一起,咱不談名次,咱就談訓練,根本就不用打。
6、關于電影課應不應該給學生先提問題,然后帶著問題看電影?
朱老師:不用,一般都是邊停邊講。對于小班的孩子,就給他布置一個問題,讓他看完之后,聊聊。如,看《瘋狂動物城》,看完這個影片后,你就告訴我,影片中誰最至上,為什么?孩子可能覺得兔子至上,狐貍至上。然后你引導,他們為什么至上?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看法。
有時候,中班、大班的孩子周末看電影,我也會給他們布置幾個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看電影,看完后討論討論。帶著問題就是不讓他們陷入電影情節中太high了,要保持思考。
建議老師們在上電影課之前,還是要做一些工作,備備課,一開始一定要把你的問題的答案寫出來,剛開始上課一定要謹慎些。
電影課——始終想,怎樣讓電影為我們的教學服務!而不要陷入一個誤區:看一個電影老糾結這個情節怎么樣,導演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對我們的教育來說,這樣探討就沒有多大價值。我們是研究教育的,不是導演。最應該關注的是:電影怎樣來為我們的教學服務,應該提什么問題,往那里引。
朱老師講電影課是“用電影怎樣來輔助教學”與山長講電影課不同!
7、問電影課設置問題,是不是每個問題之間都要相關聯?
朱老師:根據電影邊停邊講的話,每個問題之間的邏輯鏈接不會太大。所以你只能說根據情節設置問題,有一個總方向來為目標服務。
話說回來,功夫在平時,主要是通過研讀博文,學習里面的教育理念來提高自己,思維提升了,境界提高了,上電影課就知道該在哪里停,該往哪里引。想通過多看電影來提升自己有點難,也慢,不是最好方式。但通過上電影課可以檢驗自己的提高情況。
8、問上電影課的理論都知道了,那以后我們怎么學習提高?
朱老師:平時大家提升的話,是看書、看博文學習提升自己的思維和境界。如果上電影課的話,從兩方面入手來訓練:
(1)講電影課,一定要明確這個電影的主題,不要看到一個電影就想著要講,一定要把主題定好,接下來要把你的問題寫出來,然后自己檢驗這個問題有沒有跟這個主題靠攏。
(2)上的時候,盡量按照你自己準備的問題來講,盡量。因為課堂上有臨時突發的問題。上完之后,回過頭來檢驗一下,自己今天整個電影課上完跟孩子們交流交流。就是他們有沒有領會你這個主題。你就知道自己講的怎么樣了。比如,你講的主題是至上精神,結果孩子們討論的都是,這個小孩子天天被他媽媽打,好可憐。根本就沒有至上的任何意識,那就說明在引導的過程中,你沒有講到位。
9、對于自己提問題,不知道自己提的合不合適。教師團隊怎么探討?
朱老師:可以探討,但這個不好探討,我只能說通過學生的反饋來檢驗自己的教學。因為,電影課不像科學課那么單一,有時候一個問題,一個側面,角度引導非常多樣。那么,你提一個角度,他提一個角度,他再提一個,不好統一。大家探討的時候呢,人文的東西多一些,角度也多,探討起來比較散。所以,如果學習,要共同探討以博文學習為主,還有平時大家看的一些教育書籍呀,也可以一起探討。
今天之所以能探討,是因為我上電影課的經驗多一些,所以可以嘗試著把問題引過來。但大家經驗都不多時,那就會覺得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所以最好通過上課,孩子們的課后反饋來改進自己。
發送“四等”到 “一線新教育” 后臺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