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妗姐
現(xiàn)在,傳統(tǒng)婚俗又再次流行起來,大家都想操辦個傳統(tǒng)婚禮,都要請大妗姐,大妗姐又叫喜娘,--就是對古代同近代那些在婚禮上主持各項儀式的女性的尊稱。婚嫁時女家雇來伺候新娘的臨時使媽。用現(xiàn)代話來說大妗姐是“婚禮導(dǎo)演”大妗姐需熟知各種禮節(jié),體態(tài)端莊,口齒伶俐,提示新娘應(yīng)付各種難題等等,起著新娘“守護神”的作用。
大家須了解,古人沒有結(jié)婚雜志或手冊,所以大妗姐就成了新人的導(dǎo)師,指引新人一些傳統(tǒng)禮節(jié),對長輩的稱呼等,同時也為新人解決困擾,其中包括擋駕賓客的戲弄和替新人打點一切如禮餅、利是等。
大妗姐專門侍候新娘,須學(xué)會梳洗和編結(jié)新潮發(fā)型,如蝴蝶髻、牡丹髻、孖辮、五股辮等。為新娘插簪花、打扮。梳頭時口中唱祝福詞:“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發(fā)齊眉 三梳梳到兒孫滿地 四梳梳到四代標齊 五梳梳到五福臨門 ”現(xiàn)代化妝師代替了梳頭,但大妗姐需一傍唱祝福詞。顯然大妗姐又變成了新娘梳洗儀式的主持人。
出門前,新郎和新娘向父母敬茶以示改口,新郎跟新娘稱呼父母叫爸爸媽媽,以示感激對新娘養(yǎng)育之恩。新郎和新娘向親戚敬茶,般敬茶由大妗姐主持,大妗姐口中唱祝福詞:“新郎新娘敬父母茶,一生冨貴又榮華。”“新郎新娘添茶,添子添孫回娘家。”
大妗姐的表演時間是出門與入門,新娘需由伴娘或大姅姐摻扶并打紅傘,寓意開枝散葉,其它姊妹也須邊走邊撒米及紅、綠豆、金紙碎,俗稱“喂金雞”,據(jù)說可防止金雞啄新娘。上花車前,新娘要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表謝意。
到達男家后,新娘由大妗攙扶下踏入男方家門。在大門坎外會預(yù)先放一個燃木炭的火盆(銅盆或鐵盆均可),新娘需從火盆中跨過,這叫“過火盆”,取其發(fā)旺、趕邪之意。接下來是拜堂儀式,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參拜家翁家姑。廣東人“娶心抱”,就是娶兒媳婦,兒媳是不能擁抱的親情,只能用心去抱了。“心抱茶”就是新過門的兒媳婦為父母奉上的茶。
“心抱茶”通常放有紅栆杞子蜜糖等,取早生貴子,甜甜蜜蜜。新娘口中稱:“老爺飲茶”“奶奶飲茶”大妗姐一邊指點新娘敬茶,一邊口中唱祝福詞:“新老爺飲過心抱茶,心抱聽曬公婆話,富貴又榮華,茶到口,錢財就手,新郎哥買車又買樓。”新郎和新娘再添茶,大妗姐口中唱祝福詞“新郎新娘再添茶,添子添孫福滿家”. “心抱茶”還需敬男家的長輩或同輩,敬茶,這樣不單代表答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同時亦代表雙方接納新郎或新娘為家族中的新成員,是身份備受確認的象征。大妗姐按男家的長輩或同輩的身份唱祝福詞:“某某老爺某某奶奶飲茶,新娘此后是一家,茶水甜到心,和睦一家親。”
大妗姐還是新房的房務(wù)員,在整理新娘房時,大妗姐一邊整理被褥一邊念:“鋪床鋪席先,五男歡躍在床邊,夫妻和順樂綿綿。”張掛羅帳時念:“新掛帳,四角齊,四邊珠簾高低,三年抱兩蘇蝦仔”等如意吉祥的話。
大妗姐主持跳新床,“跳新床”,由童男在床上跳上跳下,把床墊子跳到軟柔,以便行事。代表開枝散葉,早生貴子。
大妗姐要布置香燈,洞房花燭夜要點上大小油燈各一,意思是有香燈繼后,也就是添丁,何況長明燈能辟邪呢。傳說堯和鹿仙女在姑射山的洞窟同結(jié)百年和好。自此,人間有了洞房的美稱。和洞窟遙遙相對的山頭叫蠟燭峰,帝堯與鹿仙女成親的那夜,蠟燭峰紅光映天,百鳥簇擁著鳳凰載歌載舞,所以,洞房花燭夜才流傳下來。現(xiàn)在知道的是,我們的祖先,確實是在洞窟中居住的,自然也就少不了在洞窟中 ,洞房因此而名。
大妗姐以利市為收入,一般能從一對新人處賺到500--1000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