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荀營
如今的孩子大都很聰明,可絕大部分孩子最終卻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因為能力再強的父母也無法攙扶孩子一輩子!讓孩子勇敢起來,懂得怎樣面對生活的困境和挫折,在自我挑戰過程中磨礪出膽識和勇氣,才是邁向成功的唯一捷徑。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培養孩子勇氣,父母必須做的5件事。
向孩子坦言自己內心的“恐懼”
任誰內心都會有恐懼或害怕的時刻,大人也不例外!不妨找個機會對孩子坦白說出自己內心的恐懼或者不足。實際上,這正是勇氣的體現,同時也先幫孩子認識到“恐懼”是一種正常的情緒。
區分魯莽與勇敢
孩子和小伙伴之間難免比較,這是幼童交往過程中的自然現象。常常會出現他們眼中與“勇敢”相關的攀比:你走門吧,我從那堵墻翻過去,你敢嗎?畢竟年齡小,他們不知道這其實是偽裝成“勇敢”的魯莽,背后是安全隱患。
因此,父母請一定告訴盡早告訴孩子,什么是魯莽,什么是勇敢。告訴他,真正的勇敢,一定是能幫到自己和別人的。
教孩子走路昂首挺胸
人生路漫漫,雖平凡無奇,卻有艱難困苦,所以,孩子需要一種勇敢樂觀的態度。而這種態度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走路昂首挺胸,眼睛正視前方。
自信的人走路時昂首挺胸,自卑的人低頭走路。 讓孩子試一試,走路時,把胸挺起來,把頭抬起來,他真的會覺得自己比剛剛好像“厲害”了那么一點,更重要的是,身邊的人也會認為你很自信,愿意和你一起做事。同時,與人聊天對話時,要盡量看著聊天對象的眼睛,對于告訴他,我很尊重您,希望您能相信我。
告訴自己“我可以”
當一個人脫口這3個字后,會給自己帶來一種很強的正信息。教給孩子,生活工作中,越遇到害怕做的事,越鼓勵自己說這句話,當孩子真的做了一直害怕做的事,就會發現,自己能量大增,真的可以。
拿集體意識對自己“心理暗示”
當人出現怯懦行為時,往往因為把自己想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從而產生自卑。試想下,如果把“我”想成“我們”,把自己的事,當成集體的事干,后面就會多很多聲援,壓力也會相應減少。關于這一點,你可以言傳身教的教給孩子。
如果您正為養育孩子的事兒發愁,推薦您添加父母課堂的微信公眾號:
fumuketang
長按可復制到微信,添加朋友,粘貼即可關注,那里有50萬家長與你一起探討教子方法,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