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句話叫“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生化之源”。
先天的腎氣是從父母那里遺傳來的,一個人的稟賦如何,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基本確定了,至于后來長得如何,關鍵要看脾胃,因為我們后天生長的物質來源,主要靠脾胃來吸收。
脾主四肢、主肌肉,如果脾胃虛弱了,營養吸收少,沒法運輸到全身,所以四肢會無力,肌肉消瘦;
另外,“脾土生肺金”,肺氣的來源是脾胃之氣生發的,而“肺主皮毛”,那么人體體表的這些防衛系統——皮毛功能就會弱,出現頭發沒有光澤、掉發、皮膚干黃等癥狀……
《黃帝內經》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彼?,身體的許多問題都可以從調理脾胃開始。
調理脾胃有一個非常好的方子,那就是被稱為“千年養生第一糕”的八珍糕。在這個保健品魚龍混雜,養生被人們質疑的年代,八珍糕還被央視連續3年,4次節目專門報道,足以見其真功夫。
第1次 :2011年01月24日 CCTV10《百家講壇》
主題:《大國醫之王孟英(3)力戰霍亂 》 節目嘉賓:羅大倫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
羅大倫博士介紹,“八珍糕”是明朝御醫陳實功為皇子們開的,專門治療因為飲食不節導致的脾胃虛弱。后來清朝的時候這些御醫們把這個方子仔細觀察了以后,說這個方子治療這個病癥百發百中,稱它為“醫中正道”。
第2次:2012年02月29日 北京電視臺《養生堂》
主題:《古為今用解“危急”》 節目嘉賓:劉清泉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副院長
他在節目中說,八珍糕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物,里面的配料:山藥、茯苓、薏米、麥芽、扁豆、蓮子、山楂、芡實都是上品,都具有非常好的健脾,保護脾胃的功能。
第3次:2014年12月28日 CCTV10《健康之路》
節目嘉賓:劉劍鋒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他在節目中說,“八珍糕”,乾隆的話,他基本上一輩子在吃,從年輕的時候到老的時候都在吃,這個八珍糕,他最主要的功效是什么呢?健脾益氣。
第4次:2015年11月14日 CCTV10《健康之路》
節目嘉賓:于振宣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
他在節目中也多次強調,八珍糕補腎健脾養胃,對身體羸弱,需要補益的人吃非常好。
八珍糕的歷史非常悠久,明朝中醫外科大師陳實功一生注意脾胃的保養,壽命達到了80多歲,他留下八珍糕這個方子,并稱贊它“服至百日,輕身耐老,壯助元陽,培養脾胃,妙難盡述”。
甚至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是八珍糕的忠實粉絲。
據中國歷史檔案館所藏《上用人參底簿》記載,乾隆經常服用八珍糕,如果沒有了,還親自朱批讓太監們趕快去做,可見非常重視。慈禧太后也喜吃八珍糕,直至晚年,服食八珍糕從未間斷。
“清宮八珍糕”的組方是由黨參、白術、茯苓、芡實、薏米、山藥、白扁豆、蓮子八味地道的食材熬制而成。
方中茯苓能健脾補中、利水滲濕。
芡實能補脾止瀉、開胃進食。
薏米健脾開胃、補中祛濕。
山藥能健脾胃、益肺腎、補虛勞、祛風濕。
扁豆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
蓮子能健脾補心、益氣強志、強筋骨。
它們配合使用具有健胃消食,補脾祛濕,調理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色萎黃等之效。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不偏,所以也被人稱為千年養生第一糕。
有位朋友的父親,六十多歲了,很瘦,無精打采,走路無力,吃不下多少食物。到各個醫院檢查以后,基本沒有什么結論,不知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根據癥狀,我發現他是脾胃虛弱,于是就讓他吃八珍糕。后來,朋友告訴我,他父親自從吃了八珍糕以后,身體開始逐步恢復,現在胃口好了,精神頭也足了,老人自己說,以前走不遠的路就要停下來歇歇,現在已經沒有這種現象了。
制作八珍糕也非常簡單,只要按照這個配比湊齊以下材料,就可以在家自制,為家人的脾胃健康保駕護航。
黨參30克 ,白朮30克 ,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 ,蓮子肉50克 ,芡實50克 ,懷山藥50克 ,白扁豆30克(如果便秘或大便干燥的把白扁豆換成杏仁30克),打成粉,加上大米粉和糯米粉各200克,把粉拌勻。(所有粉一定要打細一點,粗了影響口感。)
可以直接把粉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狀喝下去,也可以把這些米粉和藥末放入水中,和成面,加一點白糖,然后放在籠屜內蒸,蒸熟了以后切成糕,或做成丸,烘干,以便于存放。
覺得麻煩的朋友,也可以點擊“了解更多”到這家店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