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是中國一種標志性的繪畫形式。
雖然其色彩構成僅為黑白灰三色,但憑借筆觸與力道的變化創造出相當豐富的層次與意境,極具藝術美感。
而黑白照片的美學特質其實與水墨畫在一定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 | 明 沈周 溪山行旅圖卷(局部一)
那些具有中國水墨畫韻味的照片,自成一種超逸和俊秀的風格,加上熟練的黑白灰三色,描繪出豐富多姿的黑白意蘊,融神氣韻為一體。
這就不得不說到中國攝像師郎靜山的“集錦攝影”,他將繪畫原理應用到攝影上。
這樣拍出來的黑白照片,都有著中國繪畫的意境,有著飄渺的遠山、霧嵐,有著別具一格的人物和動物神態。
圖 | 郎靜山
“集錦攝影”
所謂“集錦”,就是集合各種物景,配合成章,舍畫面之所忌,而取畫面之所宜者。
運用繪畫技巧與攝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疊,創立“集錦攝影”藝術。
照片經過高光處理,于原片上隱去了一些景物,然后經過暗房的合成,將另一些底片上的景物換上去。
再經過復雜和細微的處理,最后合成于一張照片上,并把所有的景物融于一個時空氛圍中,看上去渾然天成。
簡單點說,類似于今天我們熟悉的數字PS技術。
圖 | 《仙山樓閣》 1956
這樣的集錦攝影,仿國畫、重意境、師古法。
在形式上模仿傳統國畫,題材和主題意趣多取自古畫、古詩詞,如作品涉及山水風光、亭臺樓閣、鶴、鹿等,是中國繪畫風格和攝影技法的統一。
渺小的遠山,居高臨下的柳枝,幾個簡單的主體,余音裊裊,盡顯含蓄之美。
既是陽剛美和柔韌美的交融,又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
既具有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風格,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
圖 | 《柳塘春水漫》
借鑒中國繪畫的“集錦攝影”
他說:“我主張在技巧上,應吸收西方科學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難事;但要談到藝術視界,無論取景或色調,我都認為應多研究國畫中蘊含的旨趣?!?/p>
所以當你看到郎靜山的攝影作品,一定會驚嘆地喊出:
“這哪里是照片,分明是一幅中國畫呀!”
可見,在沒有PS沒有美顏的年代,借鑒中國繪畫形式的集錦攝影照片向世人展示了浸潤著東方式智慧的意境美。
圖 | 《斜風細雨不須歸》 1960年
影中有畫畫中有影
這些作品雖然是黑白照片,但那些光影交錯下的水墨意境像一首詩,帶我們進入靈魂的深處。
如1951年郎靜山發表的《煙波搖艇》,以中國黃山、中國香港搖艇、中國臺灣蘆葦為材料,綜合三地風景構筑了心目中的中國山河。
靜謐的影像,簡潔空靈的構圖,遠山層疊、薄霧籠罩,猶如傳統水墨中墨色的濃淡交織。
所以人們總是喜歡用“影中有畫,畫中有影”來評價這些作品。
圖 | 《煙波搖艇》 1951年
心中有畫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看了這些畫,不禁會想:
假如現代攝影人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吸取了中國繪畫藝術精粹,中國繪畫式攝影會是什么樣子?
中國繪畫有著獨特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蘊含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哲學思想。
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繪畫必然會給攝影帶來不一樣的啟迪。
這大概就是印證了那句話:美不勝收,皆因心中有畫。
圖 | 《鳴鳥幽情》
圖 | 《松鶴長春》
圖 | 《蟪蛄愛草綠》
圖 | 《遠山環繞亭可憩》
圖 | 《古閣重巒》 1936
圖 | 《絕嶂回云 》1942
圖 | 《曉汲清江》
圖 | 《望 岳》
圖 | 《樹影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