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讀過美國盲人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體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在19個月大時,因病導致失明、失聰、失語,從此她的世界里再也沒有聲音及光明。這本自傳體我們看到了她對光明的向往和渴求。
其實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像海倫·凱勒一樣,因為一些疾病陷在最深沉的黑暗中。
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由世界盲人聯盟于1984年設立。這個節日,不僅僅是呼吁大家關注盲人群體,更是讓更多人關注眼健康,了解致盲性眼疾,樹立防盲意識。接下來希小瑪為大家盤點常見的致盲性眼疾。
白內障
白內障是由于晶狀體混濁導致的視覺障礙性疾病。外界光線無法通過晶狀體,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圖像,導致患者視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失明。
白內障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白內障和與糖尿病相關的代謝性白內障。北京希瑪眼科建議中老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尤其需要當心白內障的發生!
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組以視神經凹陷性萎縮和視野缺損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壓增高是其主要危險因素。
原發性青光眼最為常見,分為開角型和閉角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病急驟,可在數天內,甚至數小時內視力迅速下降以至失明;開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毫無癥狀,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失明。
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中眼盲人數達590萬,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中眼盲人數達530萬[1]。
老年黃斑變性
由于年齡的增長,黃斑部發生退行性改變,引起中心視力下降,視物扭曲變形、視線中間出現暗點,閱讀、駕駛、識別面部特征等日常行為都受到影響。隨病情發展,這些癥狀逐漸加重,最終導致失明。這就是老年黃斑變性。
美國等發達國家中,老年黃斑變性(AMD)是65歲以上人群最主要的致盲原因[2]。黃斑變性與白內障、青光眼,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三大致盲性眼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最常見原因。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血管損傷,會引起一系列癥狀,包括視物模糊、看不清顏色、飛蚊癥?;颊叱跗谕ǔ0Y狀不明顯,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會有所察覺,此時視力已受到嚴重損傷,且無法恢復。
控制血糖水平,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眼底檢查,是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方法。
高度近視眼底病變
醫學上一般將度數超過600度,眼軸長度超過26mm的情況定義為高度近視。相對正視眼人群,高度近視更容易引發眼底病變。
因高度近視患者眼軸變長,導致眼球結構變形,視網膜變薄,視網膜供血不足等,進而引發多種嚴重并發癥,如視網膜萎縮變性出血、視網膜下新生血管、視網膜脫離、高度近視性黃斑病變等,如未及時合理治療,它們大部分會致盲,是成人常見的致盲原因。
建議高度近視人群每年都應該做一次眼部健康檢查,此外諸如蹦極、拳擊、跳水等容易使眼球受到沖擊的劇烈運動也盡量少做。
除了前面提到的幾種眼疾,還有圓錐角膜、視神經炎、眼底出血等眼病也可致盲。這些眼疾,有的是瞬間致盲,有的是慢慢致盲。瞬間致盲的眼疾,一定要抓住黃金救治時間,及時去醫院治療。而慢性致盲眼疾,在沒有經過專業檢查前都不容易被發現,重點在于“防”,平時就要對可能會導致失明的疾病進行定期篩查和及時防治。
北京?,斞劭平ㄗh:兒童以及老年人需要半年做一次眼睛體檢,成人若無特殊情況每年做一次完整的眼睛體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