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19年的上半年已經過去,大家都忙著許愿,下半年對自己好一點。
也有人感嘆,忙碌了半年帶爸媽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這個計劃即將實現了,希小瑪溫馨提示想帶爸媽出去看清外面的世界,就要多關愛自己和爸媽的雙眼健康,警惕這5種致盲眼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首要原因。糖尿病使視網膜血管長期處于高糖環境,從而變得脆弱,就像有裂縫的水管一樣,容易滲漏、出血、增殖,這一系列病變稱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多無明顯癥狀,隨著病變進展,患者才逐漸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黑影、視網膜出血,晚期可并發視網膜脫離及失明。
預防建議:
每年至少看一次眼科醫生
一旦確診為糖尿病,最好到醫院檢查眼底,查看眼部狀況,眼底病醫生會根據病情給出指導意見。如果眼底正常,則可以每年做一次眼部檢查,如果已經出現眼底病變,則需要每半年做一次眼底檢查。
注意早期控制好血糖
因為等到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后,即使血糖控制得好,但病變仍會繼續發展。所以,越早控制血糖越好。
病理性近視
近視如果不加以控制,發展成為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也稱病理性近視。高度近視可發生很多嚴重并發癥,如導致黃斑出血、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萎縮、視網膜裂孔甚至引起失明。
預防建議:
從預防近視加深做起:
嚴格控制近視度數增長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不要過度疲勞用眼,避免近視加深,形成高度近視。
近視遺傳要格外注意
有近視家族史者要格外警惕,早發現早治療。
避免跳水、蹦極等劇烈運動
高度近視患者的眼球壁相對脆弱,劇烈運動容易使眼球受傷,甚至出現視網膜裂孔或脫離。
多做戶外活動
有研究表明,每天增加40分鐘戶外活動時間,可降低3年近視發病率。
定期看醫生
如果出現飛蚊癥發作次數突然增多、有閃光感、黑影固定不動、看東西彎彎曲曲變形等癥狀,就一定要看醫生,做眼底檢查。
黃斑變性
黃斑是眼睛視覺的關鍵部位,隨著年齡的增長,黃斑部位發生一系列老化的病變,就會導致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此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多發于50歲以上人群,約每6人中有1人患病,早期表現為視物模糊和扭曲,到晚期可出現視野中心暗點。據有關數據顯示,未治療的濕性黃斑病變患者3個月內視力開始下降,嚴重者兩年內會失明。
預防建議:
避免光損傷
黃斑區最畏懼強光刺激,應避免過長時間在烈日下、強烈光線的環境下逗留,尤其要避免強光如日光、雪光、電弧光等直射眼睛。如果需要在陽光強烈時出門,則要戴有防紫外線功能的墨鏡。
保持營養平衡
多吃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以及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如菠菜、香菜、花椰菜、豌豆、胡蘿卜、番茄、紅薯、玉米、柑橘等。此外,雞蛋、魚類、藻類也可以適量多吃。
視網膜靜脈阻塞
視網膜靜脈阻塞是比較常見的眼部疾病。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特征是視網膜血液淤滯、視網膜出血和水腫。該病的發病危害并不小,表現為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甚至會導致眼盲。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病因較復雜,口服避孕藥、過度疲勞等都可能誘發。
預防建議:
積極治療慢性病
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要注意降壓、降脂、降糖,以防血管內壁增厚、粗糙而影響血流的速度。因為情緒激動有可能引起視網膜血管及血流的異常變化,導致視網膜靜脈阻塞。
保持良好的心情
情緒要穩定,不要過喜、過悲、過怒、過驚、過恐。
多吃清淡且營養的食品
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不要進食油膩肥甘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以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較為特殊的一類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部缺血所導致,多發生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晚期及其他眼底血管性疾病晚期,破壞性強、失明率高。
預防建議:
積極治療原發病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大多是由其他眼病引起的,因此要及時控制原發病。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及其他眼底血管病變的病人,要通過治療減少眼底缺血的狀態。
定期檢查
通過眼底血管造影了解眼底血流情況,防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發生。
金錢誠可貴,視力價更高,擁有健康的雙眼才能清清楚楚地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