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老底片
父親留下了一本底片夾,長約14厘米,寬不到8厘米,封面是硬紙做的,印有120字樣,看來是專為存放120膠卷底片的。打開封面,里邊是100個半透明紙做的小袋,還有空白目錄,供你自己填寫。這底片夾有年頭了,也許我還要叫它聲“老哥”呢。
底片夾里面放有幾張底片,但大多數紙袋是空著的,于是我就廢物利用,把手頭用過的底片塞了進去,天長日久,不知放進了多少底片,也不知它藏到了什么地方,乃至竟把它遺忘得干干凈凈。
年前,我在整理書柜舊物,這本底片夾忽然跳入眼簾,我輕輕打開久違的“老哥”,發現里有不少底片了,大大小小,長長短短,但都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不知道啥時拍的,何地拍的,也不知拍的是誰……這下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決定要一探老底片的究竟。
我請教了專業攝影家,他告訴我翻拍底片有專門的掃描儀,他讓我把老底片整理出來交給他,由他負責處理——那怎么好意思呢,人家是在職的,工作好忙,我還是自已摸索吧。
我首先挑選了幾張6*9和6*6的120底片,把它們夾在玻璃片中,然后對著燈光拍照,再把照片剪裁調整,傳到電腦上,用著名的Photoshop軟件制作成正片,再打印出來。掌握這個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燈光就是個難題,光源要均勻明亮,否則照片會出現亮點,拍出的照片白花花的一片。幾經試驗,后來發現把老底片貼在筆記本電腦上,用WORD的空白頁面作背光效果不錯,哈,這辦法太棒了!真可用“多快好省”來形容。
第一張老底片打印出來了,哇,老爸,是我老爸,年輕時的帥哥一位!接著,又打印出父母在頤和園的合影,兄弟姐妹們童年時的照相,甚至還有我和狗狗(玩具)的照片……這些照片有三十年代的,有四十年代的,最晚是1980年,我參加市作協筆會時的合影。
取得了首戰的勝利,我把余下的老底片也作了同樣的處理,這里面有我和她的第一張二人照,有我們一家和父母的最后一張合影,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底片,不知怎么會到了我的底片夾里,如我的校友、省功勛教師張天孝與同學的合影。
唉,老底片啊,不,這時已經是老照片了,帶給我無盡回憶,無窮的感慨。我寫過《懷念父親》《感念母親》,以感謝給予我生命的父母;也寫過《我的農民兄弟》,以悼念英年早逝的四弟;我寫過我的童年《在北平的日子》《家住天津馬場道》和《寄寓姑蘇》等文章,以追憶我兒時的生活與玩伴,寄托我對故地的思念……然而,發現這些照片僅僅過去了一年,照片上的親友又走了幾位,如我那離休的二表姐、為拙作《歲月有情》寫序的薛老作家……我不禁感慨人生苦短,珍惜當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