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梨7號是1985年塔里木大學以庫爾勒香梨為母本、早酥梨為父本雜交育成的早熟梨品種,2000年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兼備早熟、肉質酥脆、耐貯藏、抗病性強、貨架期長等特點,近年來受到廣大種植者的青睞。該品種在新疆、河北和山東等地均有種植,且發展勢頭迅猛,種植面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新梨7號在貯藏后期或貨架期存在果皮易轉黃、果皮油膩化、果面“爆皮”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銷售?;谏a需要,國家現代梨產業技術體系采后貯運保鮮崗位專家團隊通過系列試驗,明確了新梨7號合理采收期,為生產上該品種大面積推廣后的合理采收以及制定貯藏保鮮方案提供依據。
試驗設計
新梨7號果實于2017年7—8月采自河北省泊頭亞豐果品有限公司果園。土壤為沙壤土,樹齡5年。選取有代表性梨樹25株,分4個成熟度(4個采收期)采收,每10d采1次,相應采收期及果實發育時間見表1。將樣品果實放入內襯0.03mm厚的聚乙烯保鮮膜袋(挽口)裝箱,置于常溫(20℃)、相對濕度85%~90%條件下貯藏28d,每7d調查1次。通過綜合考察果實品質及生理指標,明確適宜采收期。
結果與分析
01
果實呼吸強度和乙烯釋放量
常溫貯藏期間,不同采收期新梨7號果實呼吸強度有所差異,果實采收越早,呼吸高峰出現時間越晚。各采收期果實乙烯釋放量均較低,且7月20日采收果實沒有檢測到乙烯。
新梨7號常溫貯藏呼吸強度和乙烯釋放量
02
新梨7號采收時內在品質
采收時,4個采收期果實品質存在差異。7月30日采收果實硬度5.03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2.7%,可滴定酸(0.084%)和維生素C含量(49.5mg/kg)最高(表2)。
03
新梨7號貯藏結束時內在品質
常溫貯藏第28d,7月30日采收果實硬度為4.35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3.2%,可滴定酸(0.060%)、維生素C含量(28.8mg/kg)保持較高水平,口感較好,果面具紅暈,且腐爛率較低,貯藏性較好,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
04
新梨7號種子顏色和腐爛率
采收時,新梨7號果實種子顏色指數差異明顯,7月20日采收果實種子為乳白色,其他采收期果實種子均有褐色。貯藏第7d,8月19日采收種子顏色全部為褐色;貯藏第21d,7月30日和8月9日采收種子顏色全部為褐色。在常溫貯藏期間,7月20日采收果實未發現腐爛現象,貯藏第28d,7月30日采收果實腐爛率21.5%,8月19日采收果實腐爛率高達36.5%。采收越晚,果實腐爛率越高,不適宜進行長期貯藏。
總 結
通過連續生產一線對新梨7號品質測定,并綜合考慮新梨7號的果實品質及其貯藏性,建議其在河北泊頭及氣候環境相似的種植區適宜長期貯藏的采收標準為:果實7月下旬至8月初采收,果實生長發育期為110~120d,種子顏色為1/2左右變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肉硬度≥5.0kg/cm2。
聲 明
聲 明:摘編自《中國果樹》2019年第1期“采收期對‘新梨7號’梨果實品質及采后生理的影響”(崔建潮,彭增瑞,王文輝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和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注明來源:中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