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5年國家衛計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確診的慢性病已超過2.66億,因慢性病死亡的居民占死亡的85%,慢性病已呈現“井噴”狀態,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慢性病的發生與發展60%歸因于不健康的行為與生活方式。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壓減少55%,腦卒中、冠心病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發生減少1/3,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
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的形成是預防和控制慢性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健康四大基石
1
合理
膳食
中國居民膳食寶塔(2016)推薦,每日膳食中應包括五大類食物: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肉蛋奶類、大豆堅果類和油脂類。指南建議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至少12種、每周至少25種食物。其中,早餐至少攝入4-5種,午餐攝入5-6種;晚餐4-5種;加上零食1-2種。
2
適量
運動
持續有效的運動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松、消耗體內脂肪、調節心理和精神狀態。運動需堅持“三、五、七”原則,“三”指每天步行約3公里,時間在30分鐘以上;“五”指每周要運動5次以上,規律性運動;“七”指運動后心率加年齡約為170,運動量適度。
3
戒煙
限酒
煙草和酒精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危害人群健康的兩大重大危險因素。煙草含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吸煙可導致全身所有系統的一系列慢性疾病和癌癥,吸煙者患肺癌的相對危險是不吸煙者的8-10倍,任何年齡戒煙均能獲益。
俗話說“小酒怡情,大酒傷身”,過度飲酒能導致多種癌癥的發生,如口腔、食管、結直腸、乳腺癌等。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年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杯,女性不超過1杯(相當于25ml的白酒,280ml的啤酒,125ml的葡萄酒)。
4
心理
平衡
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主鑰匙。做到第一助人為樂,第二知足常樂,第三自行其樂。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藥物是時間。
1、非學術研究,僅供參考,硒科普知識,不能代替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