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諸葛找房
買房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老百姓都是舉家之力才供得起一個房子,原想著可以順利拿到房本,從此過上幸福生活,但現實卻總喜歡跟人開玩笑。如今早已不是全款買現房的時代,一手交錢一手交房產證的情況越來越少。大部分購房者都是貸款購買期房,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這部分人一定要更加謹慎才行。
千萬別覺得交完錢簽了合同就萬事大吉了,要知道房產證可不一定能順利拿到。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入住三五年,甚至十多年了,都沒拿到房產證,時常夜不能寐。因此,這類購房者要注意,在還清貸款之前,這幾張“紙”可比房產證還重要,可別亂扔,丟一張都不行。
一來,合同類的材料不能丟。比如購房合同、裝修合同等等。這里要特別說明一下,由于各地情況尚未統一,因此有的貸款銀行需要抵押購房合同原件,有的銀行只需要抵押復印件。而原件有的是購房者自己保管,有的則在第三方公司。
總之,一些“馬大哈”的購房者到最后自己都搞不清找誰要合同,最后吃了虧。要知道,一旦出現糾紛,購房合同是和房產證一樣有分量的維權證據,丟了就會置自己于被動。
當然,真的丟失了也要及時挽回,如合同是在備案之前丟失的,那就不必太擔心,直接聯系開發商重新簽署一份就好了。但如果是之后丟失的,合同就不能補簽了,只有開具證明了。所以,購房者要把握好時間,不要在這時犯懶拖延。
二來,發票類的材料不能丟。比如,購房發票、契稅發票等等。一方面,提取公積金、申請房貸、還清房貸后解押、辦理落戶、裝修免稅之類的,銀行和商家都要看,甚至可以因此省下不少錢,因此這時候光有房產證也白搭。另一方面,當購房者在辦理房產證和不動產登記的時候,契稅發票也少不了。而且發票一旦丟失是無法補辦的,需要業主自己跑腿開證明,可能該免的稅就免不了了,還要多花一些稅錢。
不過,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著手建立全國聯網系統,當日后監管制度了,也就不會再牽扯這方面的困擾了。很多網友表示,打買房起就沒見過契稅發票什么樣兒,這多半是可以到當地房管部門查詢和打印的,不必過于擔心。
此外,其他像測繪費、手續費、登記費、抵押費發票等票據也別亂扔,最好和合同發票統一保管為好。
三來,圖紙類的材料不能丟。比如,戶型圖紙、證明單之類的。有網友咨詢,一起買房的朋友手里有一份房屋平面圖和總面圖,而自己翻了好幾遍都沒有找到。由于不知道這東西有沒有用,所以有些手足無措。其實,前者是由房管局測繪部門頒發的,后者是由國土局測繪部門頒發的,這兩張圖的作用就是檢查房子是否“貨不對板”,很多購房者就是通過圖紙來維權的。
可別小看這一兩平方米的誤差,前不久就有小區由于開發商多蓋了0.96平方米,業主卻要為此多繳納幾萬塊的稅,這啞巴虧咱可不能吃。綜上所述,大家買房都不容易,有則抓緊解決,別耽誤時間,無則就加勉吧,小心一些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