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車禍后“只打電話報警不救人”的行為如何定性?




來源:法信

車禍后“只打電話報警不救人”的行為如何定性?

近日,車禍后“只打電話報警不救人”事件引起網民的熱議,目前事主因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明明有充裕的時間把車挪開,但他卻只是不停打電話不救人,是否應認定為間接故意殺人罪?二者的界限如何區分?
推薦案例
毆打被害人致其為逃脫跳河未能有效救助致其死亡的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李某、王某某過失致人死亡案
案例要旨:毆打被害人致其為逃脫而跳河的行為將被害人置于危險地位,在危及生命安全的危險發生后未能預見到危害后果的產生而未能施救的,主觀上存在過失,客觀上不作為的行為導致了被害人死亡的后果,符合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件,應過失致人死亡罪論處。
審理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案例來源:《刑事審判參考》(2005年第6集)(總第47集)
【評論】
被告人李某、王某某的行為不符合(間接)故意殺人罪的特征和構成要件。
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的根本區別在于: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不僅不希望發生這種危害結果,而且是完全反對這種結果發生的。行為人預見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但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和判斷相信可以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發生這種危害結果違背其主觀意愿,出乎其意料之外。
而間接故意,行為人認識到會發生某種危害結果,但對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持一種放任態度,既不積極追求,也不設法避免,該結果的發生不違背其主觀意愿。本案中,二被告人的行為已經表現出不希望被害人死亡的明確意愿,不具有既不追求也不反對的主觀心態。而不作為的犯罪以行為人負有某種特定義務并能夠履行為前提。即,首先,行為人負有某種特定的義務,這種義務是法律賦予的或是行為人職務或業務上的要求,或者行為人先前行為具有發生一定危險結果的危險而負有的防止其發生的義務;其次,行為人有能力履行該種義務,這種能力包括身體素質、技術條件、環境因素、客觀可能等多方面環節。在這種情況下,履行該特定義務是刑法的要求。
從本案來看,被害人跳水雖是二被告人侵害行為所致,但被害人作為成年人,有完全的判斷和認知能力,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意識,其選擇跳水逃走,說明其具備一定的自我救助條件和能力;而且,從本案現有的證據反映,二被告人并不具備對被害人施救的能力。故二被告人不符合行為人負有某種特定義務并能夠履行的不作為犯罪的前提,不屬于不作為的間接故意犯罪。因此,本案不構成(間接)故意殺人罪。
裁判規則
1.輕微暴力致特殊體質者病發未正確救助致被害人死亡,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劉某某故意殺人案
案例要旨:行為人明知被害人為特殊體質,對被害人實施輕微暴力,致特殊體質者病發,又未進行正確救助,致被害人死亡的,應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案號:(2014)津高刑一終字第39號
審理法院: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案例來源:《人民法院案例選》(2016年第3輯)(總第97輯)
2.因先行行為而負有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的行為人,未采取有效措施輕信能夠避免導致他人死亡的,屬于不作為的過失致人死亡罪——李某等人過失致人死亡案
案例要旨:行為人因自己的先行行為引起刑法所保護的法益處于危險狀態,負有采取有效措施來排除該種危險或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但行為人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輕信能夠避免,導致危害后果的發生,行為人的行為屬于不作為的過失致人死亡。
案例來源:重慶法院網 2012年10月19日
3.司機在車輛起火的緊急情況下未積極救助遇險乘客導致乘客死亡的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程某某過失致人死亡案
案例要旨:行為人作為出租車司機,在發現乘客所坐副駕駛座著火后,已經預見到可能發生危害結果,其由于職業原因負有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避免義務,同時也具有避免危害結果發生的能力,卻只是采取了關閉車門、電話報警的不當方式,誤認為乘客能夠撲滅火情,相信自己這樣做不至于導致乘客死亡,最后導致危害結果沒有避免。因此,行為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主觀方面為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方式為不作為。
案號:(2009)二中刑終字第200號
審理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案例來源:《中國審判案例要覽》(2010年刑事審判案例卷)
4.相互毆打過程中致被害人重傷而見死不救致其死亡的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閆某故意殺人案
案例要旨:行為人和受害人發生爭執,并互相追打,受害人慌不擇路跌摔成重傷,但行為人卻見死不救,最終導致受害人死亡,其行為已經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
審理法院:山西省陽泉市郊區人民法院
案例來源:山西法院網2008年3月12日
司法觀點
1.故意殺人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界限
這兩種犯罪在客觀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它們在主觀方面的內容卻完全不同:故意殺人,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而過失致人死亡,行為人則對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既不希望其發生,也不采取聽之任之的放任態度。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
在司法實踐中,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同間接故意殺人有時難以區分。它們的共同點是:都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并且都不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區分兩者的關鍵,在于查明行為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是輕信可以避免,還是抱著放任的態度。當然,輕信也應當有根據。因此,審判人員應當圍繞行為人的預見能力和對死亡結果發生所持的心理態度,進行深入調查和全面分析研究,才能作出正確的結論。
(摘自:《刑法罪名精釋(上、下冊)(第四版)》,周道鸞、張軍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出版,第513頁。)
2.不作為致人死亡與不作為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不作為致人死亡不僅可以成立故意殺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于,行為人對其不作為行為導致他人死亡的結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態,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在司法實踐中,尤其要注意這樣一種情況,即:行為人先前意外地或過失地導致了他人死亡的危險,行為人能搶救而不搶救,放任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對行為人不應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認為是意外事件而認定行為人無罪,而應對其以(間接)故意殺人罪追究刑事責任。
其次,再從犯罪客觀方面來看,由于被告人的傷害行為造成了被害人可能死亡的危險狀態時,被告人就負有防止這種危害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但他基于上述心理因素,不僅不采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反而一聲不吭甚至一走了之,從而導致了被害人因貽誤搶救時間而死亡。
(摘自:《刑法(分則)及配套規定新釋新解(第3版)(上)》,張軍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出版,第863頁。)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年修訂)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修正)
第七十條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并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違法性構成要件
區分間接故意與過于自信的過失,應當在綜合分析案件事實、證據基礎之上以行為人主觀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作為...
李翔:“上海閔行交警被拖拽案”的定性分析
輕微暴力致特殊體質者死亡的行為如何定性?
案例|如何認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間接故意殺人犯罪
故意殺人未遂與間接故意殺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旗| 宁都县| 迁西县| 镶黄旗| 丹棱县| 方城县| 海淀区| 松溪县| 白银市| 邓州市| 水富县| 武功县| 怀仁县| 巨野县| 陆川县| 华容县| 钟山县| 蒲江县| 洪雅县| 临沭县| 电白县| 华容县| 义乌市| 建瓯市| 白山市| 九台市| 乌审旗| 大理市| 雅江县| 监利县| 即墨市| 东台市| 乾安县| 堆龙德庆县| 廊坊市| 伊通| 布拖县| 苍梧县| 万安县| 喀喇沁旗| 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