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剛開始,不少學校就忙著召開家長會。那么身為家長,究竟該怎么參與家長會呢?站在家長和教師的雙重角度上,愚人認為參加家長會,您唯有有備而來,才可能有獲而歸。有備而來。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管什么事情,都應該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師組織家長會是如此,那么參加家長會的家長也當如此。每次參加家長會,愚人都要做以下準備:(1)問題簍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若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而家長會作為交流探討的平臺,則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可能性。因為家長中不乏有識之士,教師作為專業人士,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因此,將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或在管理孩子時遇到的問題、困惑,產生的想法,簡明扼要地記錄下來,開家長會時也就可以向教師請教,或同各位家長探討。(2)反饋清單。孩子具有可塑性,他們在家里或學校里的表現,就如同月亮一樣,初一十五不一樣。作為教師,不僅需要熟悉他們在學校里的表現,還需要得知他們在家里的表現。而家長會恰恰就是家長向教師反饋孩子成長情況,老師全面了解孩子的最好時機。比如將孩子完成親子活動的情況,或對校內活動的建議,對教師教學和管理的意見等,都可以清單的形式羅列出來。與會時,交給老師,既能實現家校深度溝通的目的,又能為老師提供詳實的信息,從而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和學習。(3)妙招分享。俗話說,殺豬殺尾巴,各有各殺法。不同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會采取不同的方法。雖然家教的方法未必適合所有的孩子,但畢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及時展示這些妙招,既是對自己家教經驗的一種總結,也是和同行交流商榷的一種方式。開會前,不妨提前準備一些此方面的東西,以備家長會上和大家分享,共同提高。有獲而歸。很多家長開家長會,都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應付了事。因此造成家長會上,很多家長參與或不參與,沒有根本的區別。其實,這不僅是對家長會的誤解,也是對有效資源的嚴重浪費。如果改變一下,多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必定會有很多收獲。多看。觀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開家長會,通過觀察學校的育人氛圍、教室墻外的佳作展臺和活動介紹、墻報板報、衛生狀況等等,都可以知曉學校教育的信息,明白學校教育的導向,從而更好地運用于自己的家教之中。多問。教育孩子的過程,很多問題都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不懂就要問,否則問題永遠都是問題。開家長會時,遇到不懂的、不明白的、有困惑的或不同的見解,必須要隨時發問——請教老師,或問詢家長。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在詢問、提問和交流中,困頓的問題都可能一一被解決,被消除。多聽。會聽,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會聽者能聽出問題,不會聽者只是看熱鬧。不管是家長的發言,還是教師的講話,作為與會者都要認真傾聽,捕捉話中之意,話外之音,從而獲取準確的信息,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多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開家長會,很多家長都是兩手空空,根本就沒有記錄意識。每次家長會,家長都應該隨時作好記錄的準備。比如教師講的注意事項,近期活動的安排,家長的精彩言論,別人介紹的巧妙方法,或者某些事情的程序步驟,都需要一一記錄在案,形成文字材料,作為自己教育孩子的參考資料和借鑒資源。總之,面對家長會,我們需要端正態度,并選擇合適的方式,讓自己有備而去,并有獲而歸。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明說愚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