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注力
每一個成功的人,在成功前都是經歷了無數(shù)個專注勤奮的夜晚才獲得成功的。這象征著高效、執(zhí)行力與自制力。
我身邊的一個好朋友小董就是這樣的人,復旦大學畢業(yè),成績優(yōu)異,就連研究生入學考試也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以為她是個書呆子,那可就大錯特錯,她是一個非常愛玩電腦游戲的女孩,幾乎每天必玩。
她自己說她從小玩到大,還經常周末約了別的朋友一起玩。但她和那些“受困”于網(wǎng)絡的“奴隸”確實不太一樣。她不僅給自己安排學習任務,還給自己安排玩的任務。平均每天學習6小時,會玩1小時游戲,而如果白天的學習完成的速度更快,她還會晚上在獎勵自己半小時!不同于其他人,小董不但沒有被游戲所限,反而讓游戲成為學習的動力。
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真正考得好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比較自覺的。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比如多讓孩子跳繩、踢球、投籃、畫畫、……這些活動看似簡單,但要做的好,其實都需要大腦保持高度專注。只有家長前期花的精力越多,孩子才能逐步培養(yǎng)起自我管理的好習慣,后期就越輕松。
毅力
張海迪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5歲時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無法上學,便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又自學了大學英語,還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了16萬字的外文著作和資料。
這其實就是自強不息的毅力。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青少年大部分都是“三分鐘熱度”。無論是對待學習還是其它事,常常是“虎頭蛇尾”。這其實就是意志力不強,缺乏堅韌毅力的表現(xiàn)。所以,家長可以從這3方面教導孩子:
1.從小養(yǎng)成習慣。在孩子小的時候,無論是玩耍、看“小人書”,還是學習、做事,都要有始有終,養(yǎng)成習慣。
2.讓孩子吃點苦。在物質條件過分優(yōu)裕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父母應有意讓孩子吃點苦。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去艱苦的環(huán)境體驗生活。
3.一心一意去做。孩子的興趣容易轉移,如今天想學跳舞、繪畫,明天又愛學鋼琴、學游泳,到頭來什么都沒有學好。
要讓孩子堅持學習一樣東西時間久一點,看到效果后,孩子也就不容易放棄了!
學習力
學習力是什么?
學習力= 才智 1/6 + 毅力 2/6 + 態(tài)度方法3/6。
這就說明了態(tài)度方法才是學習力的關鍵。為什么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孩子,有的就學習名列前茅而有的就成績平平,只會抱怨自己太笨了,腦子不夠用、老師沒教好。這并不是智商上的差異,只是孩子學習力不夠。
當孩子踏入社會時,工作經驗又有多少是老師或是師傅教的呢?所以家長在孩子一上學的時候就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力。至少應做到以下3個方面:
1.催促學習。但不要做得太過分。
不僅學習,做什么事都一樣,只有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學習才能產生樂趣。在別人強制下學習,即便是學了也不會長久。
2.承認孩子的長處,增進孩子的自信。
就學習而言,父母希望孩子每門功課都好,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擅長的功課上。其實,與其讓孩子嘗到對不擅長功課的失敗感,不如讓孩子嘗到對擅長功課的成功感,這樣就讓孩子有成功感而產生自信,然后讓這種自信波及其他的科目,最終孩子的學習力自然而然就上升了。
3.給孩子做出榜樣,家長要不斷學習。
家長也要向著人生的目標,踏踏實實不間斷地努力學習,這種耳輪目染肯定會打動孩子的心。
表達力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受人歡迎的小孩。可為什么有些孩子說話惹人討厭,有些孩子說話就討人喜歡,這其實就是表達力了。
那么怎樣讓孩子做一個受人歡迎、有影響力的人呢?或者直接說,怎樣讓孩子去做一個討人喜歡的人呢?
家長照著這3點培養(yǎng)就可以:
1.要想提高孩子表達能力,必須有墨水才可以,就是要看書。如《讀者》、《青年文摘》,還有電視上多看新聞和中央10科技頻道的節(jié)目,可以積累各種方面的知識。知識不豐富就很難開口,其次要多表達,講話、發(fā)言,說話時要思路清晰。只有多說多讀書,才可以提高表達力。
2.讓孩子每天堅持面對鏡子朗讀半小時書。堅持一定時間,基礎是多讀書,然后試著給朋友復述自己讀過的故事,這樣也能提高表達力。
3.讓孩子與人多交流,實踐才能出真知。要找人聊天,不要怕浪費時間,跟一個人聊或者跟很多人聊,都能培養(yǎng)孩子的表達力。
觀察力
相信看過《福爾摩斯全集》的家長都知道福爾摩斯的破案能力很強,難的、雜的案件都會很快的偵破,福爾摩斯為什么能夠有那么高的辨別力?
這就是觀察。敏銳的觀察力使得福爾摩斯能夠迅速地為破案找到證據(jù)。現(xiàn)在很多女大學生被騙,失了錢財不說,有可能還會丟了性命。
而男生就會被騙去做傳銷,深陷狼窩,逃不出來。這都是對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觀察力不夠,才白白上當。所以為了孩子以后的安全,家長在孩子18歲之前還要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
家長可以從很小的事情,有計劃地讓孩子觀察事物。父母在做事的時候就讓孩子在一邊幫忙,比如做飯需要多少米,怎么淘,放多少水,大火燒多長時間,小火燜多長時間。先是觀察父母怎樣做,然后自己一邊學著幫,一邊觀察。不僅學會了做飯,還提高了觀察力。
想象力
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fā)現(xiàn)應該都歸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要問個為什么。”俗話說:“敢想才敢做”。
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才可以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喜歡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逐漸的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遇到問題時敢于面對,敢于解決,而不是一味的尋求他人的幫助。
只有獨立思考,才是孩子豐富想象力的前提,因為只有孩子真正的用腦去思考問題,才是想象力誕生的時候。家長要充分的給孩子自由空間和時間。因為孩子是需要自由的,有自己的空間和思維。他們才有時間來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