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0年,司馬炎滅吳,一統天下。
西晉
為了表示天下大安,司馬炎實行了兩項對西晉影響至巨的政策。
1、罷州郡武備。廢除州郡領兵,是鑒于漢末的州牧制度,防止地方割據。
2、恢復分封制度。司馬炎為了監督異姓功臣和吳蜀的門閥勢力,大封宗室為王,且諸侯王可以領軍。
這兩項制度實行后,在地方只有封國有軍隊,而州郡則沒有。州郡由皇帝控制,封國屬于諸王,如果諸王造反,皇帝控制的州郡沒有軍隊,只有用另一個封國的軍隊鎮壓。因此,諸封王一旦造反,皇帝便無法控制。
而司馬炎死后的選嗣不當,給造反者提供了機會。
司馬炎之子晉惠帝司馬衷為人癡呆,他的皇后賈南風是開國元老賈充之女,貌丑而兇狠,懷有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毒辣。
賈南風
司馬衷即位后,楊駿輔政。楊駿乃太后楊芷之父,但楊太后并非司馬衷生母。賈南風為阻楊駿獨攬政權,秘密派人與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聯絡,要他們帶兵進京,討伐楊駿。
于是“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外戚賈氏和外戚楊氏之爭開始了。
公元291年,賈南風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命楚王司馬瑋領軍勤王,司馬瑋火燒楊駿府第,斬殺楊駿。
楊駿死后,汝南王司馬亮與元老衛瓘輔政。
然而賈南風對未能獨攬大權極為不滿。同年六月,她又以晉惠帝名義下密詔使楚王司馬瑋斬殺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
司馬亮死后第二天,賈南風以司馬瑋矯詔殺死司馬亮的罪名,處死司馬瑋。
此后,賈南風獨攬大權。
本來亂局可以到此為止,但賈南風掌權八年,始終沒有兒子,當時的太子司馬遹又與賈南風不和。
于是“八王之亂”的第二階段——宗室之爭,又開始了。
我們簡單梳理一下這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亂局
八王之亂
1、賈南風殺太子于金墉城
2、趙王司馬倫偽造晉惠帝的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收捕賈南風,隨后以金屑酒賜死賈南風。
3、公元301年正月,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為帝,將晉惠帝被軟禁于金墉城。
4、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颙、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乘機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戰敗,被賜金屑酒而死.
5、公元301年四月,司馬冏迎司馬衷復位,司馬冏擔任大司馬一職,主理朝政。但司馬冏沉迷女色,政事荒廢,又給了其他有野心爭權的藩王造反的借口。
6、公元302年,河間王司馬颙上表陳述司馬冏的罪狀,興兵造反,并聲稱當時駐軍在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為內應。司馬冏得知消息后,派遣其將董艾攻襲司馬乂。司馬乂以奉天子的名義反擊司馬冏。司馬冏戰敗被殺,長沙王司馬乂獨攬大權。
7、河間王司馬颙見朝政被司馬乂獨攬,心懷不滿。公元303年,司馬颙與成都王司馬穎20多萬大軍起兵討伐洛陽。雙方交戰數月,勢均力敵。
公元304年初,在朝廷內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在夜里捕獲司馬乂,將其交給了河間王司馬顒,司馬乂被火烤而死。
8、司馬乂死后,成都王司馬穎官拜丞相,河間王司馬颙官升太宰,東海王司馬越為尚書令。隨后司馬颙上表認為司馬穎應該成為皇位繼承人,廢除皇太子司馬覃,以司馬穎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變。
9、東海王司馬越對成都王司馬穎的專政不滿,率軍討伐司馬穎。司馬穎在蕩陰擊敗司馬越,并俘虜了晉惠帝。
司馬越敗后,其親弟并州刺史司馬騰,殺死司馬穎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馬穎出兵討伐司馬騰。司馬騰聯合異族烏丸、羯朱等勢力共同攻擊司馬穎,司馬穎戰敗,異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內遷的各族
10、河間王司馬颙廢除司馬穎的皇太弟之位,公元305年,司馬颙又挾持晉惠帝,發詔罷免司馬越。
司馬越起兵反,范陽王司馬虓以八百騎兵助司馬越,司馬颙戰敗。隨后司馬越軍和軍隊中的鮮卑部隊進入長安,殺2萬余人
11、公元306年,司馬越率領諸侯及鮮卑將領護送晉惠帝回到洛陽。晉惠帝下詔升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范陽王司馬虓也被封為司空。
之后,晉惠帝下令搜捕司馬穎。司馬穎逃亡過程中被太守馮嵩所抓獲,并送到鄴城交范陽王司馬虓處置,司馬虓將司馬穎父子囚禁。一個多月后,司空、范陽王司馬虓暴斃。司馬虓的長史劉輿矯晉惠帝詔書賜死司馬穎。
12、公元307年,晉惠帝司馬衷崩,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晉懷帝即位后以司馬颙為司徒,讓其回朝。司馬颙不疑有他,乘車上路,途中被南陽王司馬模所殺。
13、河間王司馬颙死后,東海王司馬越輔政,掌握了朝廷大權。至此,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由于州郡沒有軍隊,朝廷無法節制藩王,“八王之亂”完全成了一場王室內部的大屠殺。
八王之亂結束了,但更大的戰亂卻來了。
四年后,公元311年,在平城殲滅十萬晉軍,又殺太尉王衍及諸王公。隨后匈奴攻入京師洛陽,俘獲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余人。史稱“永嘉之亂”。
衣冠南渡
永嘉之亂后,五胡亂華,晉室南遷,定都建康,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