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1 09:55:19)
標簽:
中華民族起源一源多元說雜談開天辟地之民族特色 中華民族開天辟地的創世神——盤古,留給后世各朝各代人們的是一個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和一個藝術再創作的平臺。所以,不同年代、不同地區的人們所創造出來的盤古形象,各不相同,極其豐富。可以說,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盤古。自古以來,不管人們怎樣描繪盤古的形象,盤古的神力。但核心有兩點是不變的,一是混沌說,一是清濁說。也絕非一萬多年前跑來的東非人所能編造得出來的。
從前人所留下來的神話傳說中,所謂的“雞子說”,顯然出自后人的想象。雞子原來是清黃分明的,但如果攪和成混沌了,它就無法蛋清蛋黃分離了,也看不到黃者下沉,清者上浮了。雖然很形象,但脫離了古人們的生活體驗。當時的人們,還沒有達到把天地想象成一個圓形的,那時可能在想,天是用什么撐著,會不會掉下來呢。就是天天吃雞蛋,也不一定能想象出個混沌說。
之所以古人能形成一個天地混沌的概念,筆者認為,這是基于沙塵暴。從百萬年前藍田人在“中華臺”這里定居下來以后,黃土高原的造原運動還尚未結束。至少在前幾十萬年間,頻繁的沙塵暴搞得昏天黑地,混沌一片。后來,沙塵暴漸漸少了,幾乎一年甚至多年也見不到一次,藍天、白云、黃土、綠樹,一派黃土高原的美麗景象。混沌,是對創世之初元古時代頻繁的沙塵暴的記憶。盤古開天辟地是他們對從混沌到晴朗的天氣變化的一種解釋。
混沌說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創世神話產生是根基于世界上唯一的黃土高原,來源于黃土高原一種特有的自然現象。鮮明的地域特色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標志。尚未見到其他創世神話中有混沌一說。混沌說,至少可以說明兩點,一是我們中華民族發源于黃土高原,如果發源于南方或非洲,那么可能就是另一種創世說,絕然不會有混沌一說。一是當先民進步到一定階段后,自然要對自然界作出一定的解釋。而對天地的形成用混沌來解釋時,混沌的概念實際是他們對遠古的一個記憶,是一代代流傳下來的一段遠古的歷史。說明“中華臺”上的先民在創作自已的創世說時,其思想是從百萬年前藍田人以來的延續。
清濁說是盤古開天辟地的另一個核心點。如果說“混沌說”反映了黃土高原的特征,那么,“清濁說”則完全反映了“中華臺”的地域特征及“中華臺”上當時生活的先民們的一個思想理論。
酋水分清水河與濁水河,首先在先民的思想中建立了清與濁的概念。起初,他們活動在清水河上游盤古峪,秦嶺山根下一帶,喝的是清河水。后來,他們擴展到了“中華臺”的一級平臺——肺浮山上,要喝到清河水,需要跑上幾十里,顯然是不可能的。而肺浮山的河水在流動中不斷切割黃土,變成了泥水,叫做濁水。這濁水是無法飲用的。他們發現大雨過后,上漲的河水水位慢慢下降以后,留在坑洼中靜止的濁水,泥沙慢慢沉淀下去,清水浮在了上面,這樣就能飲用了。他們到了肺浮山生活以后,他們摸索出了用濁水來解決飲水的問題。
經過若干年的實踐和思索,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清濁說”的思想理論體系,用清濁的理論來解釋創世之初的混沌時,自然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了。在土崖上要建窯洞,還要看門前的河流如何,有一套最早的風水學規矩,要“清濁判”。清濁理論從思想到行為、從政治到道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評判標準,如“其德酋清”。這一理論體系,一直影響到了今天。如我們常說誰誰是“清官”、要清清白白做人、清者自清等等。清濁說是先民們在“中華臺”上長期生活實踐經驗的總結,并形成了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可以說這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影響最深遠的第一個思想理論體系。
“混沌說”是他們對他們祖先在黃土高原形成中的沙塵暴這一自然現象的遠古記憶。而“清濁說”則是創作盤古這個開天辟地的創世神的理論基礎。從此,中華民族唯一的一個元神變成了一個虛化了的創世之神。任子子孫孫們去想象,想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從此,中華民族就沒有了神,也就沒有了宗教。所以,中國人信仰的是祖先。所謂神,祖先也。夏封禹為神,周封后稷為神,都是他們自己的先人而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