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好后背活百歲
捏脊法是一種古老而實用的推拿療法,是一件祖宗流傳給我們的養(yǎng)生法寶。由于是按一定的方法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所以叫“捏脊”,因為對治療“積滯”一類病癥效果特別好,又稱“捏積”。 “捏脊”是相對部位來說的,“捏積”是相對功效來說的。由于捏的部位又是華佗夾脊穴所在,所以還叫華陀捏脊法“。如果經(jīng)常把這個地方提一提,不僅能夠治各種疼痛!還能調(diào)和五臟六腑,防治百病,尤對治局部的肩、頸、背、腰疼痛更是效果顯著。
捏脊法簡單易學(xué)、方便易行、安全無礙、效果顯著,適用范圍廣泛,不僅適合小孩,而且適合成人。不僅能夠治療多種疾病,而且更能增強體質(zhì)、養(yǎng)生防病。特別適合家庭保健,非常值得推廣、普及。捏脊法最早見于晉朝著名養(yǎng)生家、醫(yī)學(xué)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在《肘后備急方?治卒腹痛方》中曰:“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 其中的“拈取其脊骨皮”即后世之捏脊。此法從明代后期起廣泛流傳于民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夾脊,是經(jīng)外奇穴,乃古代名醫(yī)華佗所創(chuàng)。夾,相對的方向固定不動。脊,指脊柱。夾脊穴位于脊柱兩旁,從第1胸椎至第5腰椎,就好像將脊柱固定,故名夾脊。
【取穴位置】夾脊在背腰部,當(dāng)?shù)谝恍刈抵恋谖逖导幌聝蓚?cè),后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cè)17個穴位。
【功能主治】治療心肺部及上肢病證。
【穴位配穴】配風(fēng)池、大杼、陽陵泉,可以治肢體痿痹。
【養(yǎng)生保健】怎么捏脊呢?
被捏者俯臥在床上或者沙發(fā)上,掀起衣服,坦露整個腰背。操作者站在被捏者旁側(cè),兩手沿著被捏者脊柱的兩側(cè),捏起脊背上的皮肉,一邊捏捻,一邊向前推進(jìn),由尾骶部的長強穴捏到頸項部的大椎穴,重復(fù)3-9遍。
具體操作手法有兩種:
捏脊時一定要按著一條直線捏,從上往下捏為泄法,要輕捏;自下而上捏為補法,要重捏。
一、先用雙手拇指及食指夾起腰椎兩旁的皮下組織(也可從尾椎開始),食指及中指在前導(dǎo)引,拇指下壓并往前推,一松一緊,由腰部開始往肩頸部有規(guī)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間斷,讓“氣”能上下貫通,不致堵在某處。
二、到頸部時,手順著脊椎滑下來,把氣由上導(dǎo)到下,再重覆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之后再針對患處局部加強。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后背部便松了,會有通體舒暢之感。癥狀較嚴(yán)重者在捏完后的幾天內(nèi),背部還會有疼痛感,但會越來越輕松,不必?fù)?dān)心!
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嚴(yán)重的情況,被捏者可能會疼痛難忍,此時動作可放緩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開),讓對方可喘口氣、放松一下。還有手指甲不宜過長,免得刮傷被捏者。
四、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嬰兒則建議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兩旁按摩即可。
五、捏脊時間不拘,但飯后不要馬上趴著做,以免因壓迫反造成腸胃不適。
【保健方法】
按摩法:用雙手拇指沿脊柱兩側(cè)由上至下反復(fù)推揉5分鐘,長期按摩,可防治腰背疾病。
【溫灸法】:溫灸夾脊穴,一天一次,可以治療心肺疾病、腸胃疾病、上下肢疾病等。夾脊穴是我們脊椎上面非常重要的穴位,今天教的“華陀捏脊法,調(diào)五臟六腑,治各種疼痛!很珍貴的方法,記得給朋友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