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
期中歷史試題
時間:40分鐘 滿分40分
一、單選題(請將正確答案寫在答題卡上,每題1分,共15分)
1、北京人外貌像猿,我們卻稱其為人的原因是( )
A、能直立行走 B、能說話
C、能制造和使用勞動工具 D、能人工取火
2、下列有關孔子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
A、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學說
B、創辦私學,打破官府對教育的壟斷
C、孔子的談話和言論主要記述在《論語》里
D、提出治人(或治國)要實行“仁政”,讓農民有足夠的勞動時間,要輕徭薄賦
3、河姆渡人能過上定居生活的原因是( )
A、能建造房屋 B、從事農業生產
C、處于新石器時期 D、飼養家畜
4、我國第一個王朝——夏朝建立于( )
A、約公元前21世紀 B、約公元前20世紀
C、公元21世紀 D、公元20世紀
5、有人說“封邦建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這主要是評估( )
A、世襲制 B、禪讓制 C、郡縣制 D、分封制
6、我們現在的黃岡在戰國時期應該屬于下列哪個諸侯國的管轄之內( )
A、秦國 B、燕國 C、楚國 D、齊國
7、黃帝陵和炎帝陵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來到這里掃墓奠祭的人絡繹不絕,這是因為( )
A、炎帝和黃帝發明農耕、治病藥物、歷法、車船
B、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C、炎帝、黃帝打敗蚩尤后走向聯合,世代聯姻受到人們尊崇
D、陵園山環水繞,林木蔥郁,風景優美
8、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封建國家,主要原因是( )
A、實施商鞅變法 B、更多使用鐵制農具
C、牛耕得到推廣 D、重視水利工程建設
9、齊恒公首霸的主要原因是( )
A、是東方一個大國 B、發展生產
C、整理軍隊 D、任用管仲改革
10、為了保護文化遺產,我國設立了“文化遺產日”。按照“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下列哪項的存在形式明顯不同于其它三項( )
A、北京故宮 B、八達嶺長城
C、秦始皇陵兵馬俑 D、孔子的教育思想
11、我國青銅器最發達的時期是( )
A、夏朝時期 B、商周時期 C、春秋時期 D、戰國時期
12、下列諸侯國中,不屬于戰國七雄的是( )
A、晉 B、齊 C、楚 D、趙
13、下列人物中,屬于儒家學派的是( )
A、孟子 B、老子 C、荀子 D、韓非子
14、
A、吳起變法 B、王安石變法
C、李悝變法 D、商鞅變法
15、早在2004年4月,據傳媒報道,韓國將端午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此消息傳來,立即在國內產生強烈的反響。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深厚的文化積淀。你知道“端午節”劃龍舟、吃粽子是紀念誰嗎?
A、孔子 B、屈原 C、諸葛亮 D、李冰
答題卡:
題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 | | | | | | |
題號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答案 | | | | | | | | |
二、非選擇題(25分)
16、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考察中國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改革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鮮明主題:戰國時期,新興地主為確立統治地位,維護自己的利益,打著富國強兵的旗號,先后在各國掀起變法活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秦國的商鞅變法。
(1)簡述商鞅變法的內容?(3分)
(2)該事件起到什么歷史作用?(3分)
17、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由分立趨向統一的春秋戰國時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學術思想繁榮。其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創立的學派及其思想核心。(2分)
(2)古時候兒童入學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3分)
(3)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3分)
(4)請列舉出三個學派及其代表人物?(2分)
18、材料一:
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
村料二: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
請回答:
(1)材料中的“桓公”指的是誰?(1分)
(2)材料一中說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2分)
(3)“合諸侯”就是與諸侯合盟,請問“九合諸侯”最主要的是哪一次?(2分)這次合盟奠定了桓公的什么地位?(2分)
(4)在桓公之后稱霸的國家中,哪一國與桓公稱霸的途徑是相同的?(1分)從中給予你什么啟示?(1分)
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共15分)
1—5 CDBAD 6—10 CBADD 11—15 BAADB
二、非選擇題(25分)
16、(1)a、承認土地私有,準許自由買賣(1分)
b、獎勵耕戰(1分)
c、推行縣制(1分)
(2)廢除了舊制度,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軍隊戰斗力,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諸侯國。(3分)
17、(1)學派:儒家(1分)思想核心:“仁”(1分
(2)原因:孔子是古代偉大的教育家,被奉為圣人和先師,教師的楷模。(3分)
(3)針對社會急劇的發展變化,有識之士紛紛發表各自看法,逐漸形成許多學派(諸子百家);各學派間熱烈爭辯,著書立說,闡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張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3分)
(4)儒家、孔子、道家、老子、法家、韓非子(答其它的也可以)(2分)
18、(1)齊桓公(1分)
(2)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整頓軍隊,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使齊國國力更加強盛。(2分)
(3)公元前7世紀的葵丘會盟。(2分)
這次會盟奠定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2分)
(4)晉國(1分);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