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班族來講,每年元旦、新年一過,直到農歷春節前的這段時間里,最牽腸掛肚的事情就是年終獎能領多少。
員工們一年到頭辛苦奉獻,總希望得到所在單位的認可。一份豐厚的年終獎不僅是精神上巨大的榮譽,更是實際的物質激勵。
現在,2018年的1月過去了大半,第一波曬年終獎的來了!
智聯招聘24日發布的《2017白領年終獎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白領年終獎總體均值為7278元人民幣。
雖然7278元尚且不夠買一臺iPhone X,但是大家對今年的年終獎數目其實還是相對滿意的,滿意度從2016年的2.18大幅提高到3.32。
細分行業來看,曬年終獎的白領們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
2016年排名第一的金融業,2017年則跌至第四,去年對于這個由“天之驕子”們組成的精英行業來說,不太順利。能源、礦產、環保行業白領的年終獎均值排名第一,為9865元,其次是IT、通訊、電子、互聯網行業的“碼農”們。
雖然我國勞動法里并未強制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發放年終獎,但是調查中超過56%的白領認為,年終獎將影響自己是否跳槽的決定。
由此看來,站在企業的角度,公平合理的年終獎制度是留住人才的關鍵。
寧波白領或成最大贏家
智聯招聘此次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白領年終獎總體均值為7278元人民幣;白領年終獎滿意度達到3.32,比2016年的2.18有大幅提升,也是過去三年調查中滿意度首次超過3分的及格線。
分城市看,上海奪了北京去年第一的地位,但寧波才是最大的贏家。寧波白領的年終獎金不僅甩開了省會城市杭州,甚至還超過了首都北京,以10450元位于全國第二。
近七成白領能拿年終獎
2017年參與調查的白領中,66%的白領表示能拿到年終獎,高于2016年的39.5%;10%的白領表示可能拿到年終獎;沒有年終獎的只有24%,相比2016年的50.9%均有較大改善。
年終獎作為經常被吐槽的企業福利之一,在2017年首次出現形勢反轉,獲得年終獎的比例呈現壓倒性優勢,沒有年終獎的白領成為少數。
然而,很多人已經習以為常的年終獎,其實并不是每年都能讓大多數人領到。比如在2014年,有高達61.2%的白領表示沒有年終獎,只有15.8%的人在接受調查時已經拿到年終獎。
在2017獲得年終獎的人群中,有84.5%是以現金的形式發放,而實物和股票發放年終獎的比例分別達到25.1%和8.2%,相較2016年比例上升了不少。
一方面來講,股票期權等形式的年終獎能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將個人利益和單位的效益結合,但另一方面,一些奇葩的實物獎金則有些“辣眼睛”。
2015年某網友說,今年的年終獎是三箱辣條和兩瓶醬油。醬油是老板岳母家超市囤積的、已接近保質期了。而辣條,用她老板的話來說,是食物中的“勞斯萊斯”。
還有老板給每個員工發了20注雙色球彩票,說“一人一張500萬”,此外像是5斤豬肉、一箱黃豆、跳繩、蘋果甚至大白兔奶糖都是老板們想出來的“奇葩”年終獎。
年終獎決定跳槽與否
新年之初也是跳槽的高峰期,已經有工作經驗在身的白領們如果對單位不滿意,就會產生換個環境的動機。在這個時間點上,年終獎就成了老板挽留員工的最佳利器。
調查發現,年終獎對白領工作穩定性和忠誠度的影響越來越深,有無年終獎也成為跳槽與否的關鍵因素。2017年,有56.6%的白領明確表示年終獎將是決定自己是否跳槽的重要因素,比2016年的39%有大幅提升。
年終獎是什么,它到底是不是勞動報酬的組成部分呢?老板們是否有義務給員工發放年終獎呢?
依據1990年國家統計局制定頒布的《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7條,獎金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包括生產獎、節約獎、勞動競賽獎、機關、事業單位的獎勵工資、其他獎金。
《﹤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第2條第1項規定,關于獎金的范圍:生產(業務)獎包括超產獎、質量獎、安全(無事故)獎、考核各項經濟指標的綜合獎、提前竣工獎、外輪速遣獎、年終獎(勞動分紅)等。
由此可見,年終獎屬于勞動報酬的組成部分,屬于獎金中的“其他獎金”。
目前我國法律并沒有關于年終獎的規定,國家并不強制用人單位必須給員工發放年終獎。獎金發放屬于用人單位的自主權,即單位可以自行決定發不發獎金,發獎金的條件和標準。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下情況下,員工有權要求單位發放獎金,而不論其是否即將或者已經離開單位。
1、勞動合同中約定了獎金的具體計算辦法的。
2、根據單位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發放獎金,且有具體金額或者計算獎金的方法。
3、單位已經對員工做出了對其發放獎金以及具體獎勵辦法決定的。如果單位借口反悔,員工則可以依法要求單位發放獎金。
來源:央視財經